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屠守锷洲际导弹之父事迹(通用5篇)

时间:2024-12-07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研制“两弹一星”的第一代创业者中,屠守锷洲际导弹之父事迹大家了解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屠守锷洲际导弹之父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屠守锷洲际导弹之父事迹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屠守锷洲际导弹之父事迹(精选篇1)

屠守锷是我国著名导弹与火箭技术专家,一生几经转折,但始终不变的,是他“热血报国”之志。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932年,少年屠守锷在和父亲返乡途中,目睹日军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悲愤不已的他立下“工业救国”誓言:“一定要亲手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和武器!”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从此,这位少年更寡言少语,只是争分夺秒地发奋读书。因为耳畔时常回响着一个声音:国家需要你!这成为他须臾不忘的座右铭。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他考取清华,专攻航空;随后负笈北美,攻读麻省理工;毕业后受聘美国飞机制造厂,埋头苦干积累技术。一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归心似箭的屠守锷便辞去工作,辗转回到祖国。

然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根本无意兴办民族航空工业,失望至极的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培养学生上。新中国成立不久,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于1956年正式组建。次年,屠守锷终于迎来了施展抱负的机会,负责导弹结构强度和环境条件的研究。

尽管此时屠守锷连导弹长啥样都没见过,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目标给了他无限勇气,没有图纸没有资料,就既搞研究又当学生。在跟随钱学森工作时,他认识到,“导弹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一心一念,都必须从国家需要和利益出发!”

在研制洲际导弹时遭遇“十年动荡”,他“笑骂由人”屏蔽一切干扰,艰难推进研究,甚至练出了开会时以膝为桌、单手演算的“绝活儿”。

屠守锷洲际导弹之父事迹(精选篇2)

1917年12月5日,屠守锷出生于浙江湖州一个小职员家庭,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之后进入浙江省立二中和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学习;193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转移到长沙,临时借用湖南大学校舍复课,屠守锷进入初设的航空系学习;

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后,又奔赴昆明就读。1940年大学毕业,屠守锷考取赴美国公费留学生,于次年前往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部攻读航空工程,1943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后,进入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担任工程师。

抗战胜利后,屠守锷渴望报效祖国,决定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于1946年辗转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担任副教授,从事航空技术教学与研究,1947年升任清华大学教授。1948年参加革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屠守锷继续从事教学事业,在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副教务长、系主任和院长助理。

由初期仿制转向独立研制。1957年2月,屠守锷调动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担任结构强度研究室主任,负责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工作,开始从事航天科技事业。当年9月,他以技术顾问的身份随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谈判,促成了导弹技术的引进,此后进行中国第一枚导弹的仿制。随着苏联撤走在华专家,1961年,屠守锷在困境中赴导弹研究院一分院任副院长,全面主持技术工作,转向地空导弹和地地导弹的独立研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屠守锷洲际导弹之父事迹(精选篇3)

“一定要亲手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和武器!”是少年屠守锷在和父亲返乡途中,目睹日军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悲愤不已的他立下“工业救国”誓言。抱着航空救国的决心,屠守锷发奋读书。

屠守锷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之后,屠守锷应聘成为美国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的一名工程师,负责飞机强度分析。

即使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是简陋的,但这并未影响屠守锷的工作热情,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要想造出中国自己的飞机,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际的经验,而从事这份工作,正是自己长本事的良机。他整日伏案工作,掌握吸收所能接触到的技术。患难中的祖国和亲人时时牵扯着屠守锷这位海外游子的心。

屠守锷信心百倍地走上了自己的新岗位,成为钱学森院长领导下的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负责导弹的结构强度和环境条件的研究。没有资料,没有图纸,他和众多专家一起,既当研究人员,又当学生,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搜集资料,摸索实践。

屠守锷洲际导弹之父事迹(精选篇4)

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后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长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屠守锷先后担任中国近程、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远程导弹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主持解决了若干重要型号特别是远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并参与了我国火箭技术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17年12月5日,屠守锷生于浙江湖州的南浔镇。历史上的南浔有“诗书之乡”的美誉,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屠守锷的父亲屠维屏是清朝末年的举人,家境虽不宽绰,但很希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屠守锷少年时在家乡读书,后进入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及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就读。1932年1月29日,途经上海码头准备回乡的屠守锷,突然听到天空中传来的阵阵轰鸣声,日军的轰炸机一架接一架俯冲下来,投下一颗颗密集的炸弹,原本繁华喧闹的码头瞬间陷入一片火海。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使他立下了“航空救国”的志向:一定要为死难的同胞报仇,亲手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

1936年,屠守锷抱着航天救国的决心,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一年后转入航空系。全面抗战爆发后,又随学校师生步行80余日赶赴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完成学业。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坚守救国信念,潜心学习,希望能用所学挽救危难中的国家和人民。1940年,屠守锷从清华大学航空系顺利毕业。1941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1943年,完成《横向加强筋薄板的强度》论文,获硕士学位。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他应聘入职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成为一名飞机强度分析工程师。他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实践机会,整日伏案工作,在工作中掌握吸收所能接触到的所有技术。在得知抗战胜利消息的第二天,他来不及作任何准备,毅然辞职回国。归心似箭的屠守锷从美国东部的布法罗横穿北美大陆,历时40余天到达西海岸的旧金山。由于没有去中国的客轮,于是就搭乘去青岛的运兵船,历经艰辛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大地,回国之旅整整花了3个月的时间。

屠守锷洲际导弹之父事迹(精选篇5)

一部科学史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包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金昌市科学技术协会、金昌市科技馆、金昌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专栏《弘扬科学家精神》,重点宣传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事迹,引导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参与科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勉励今时今日的人们:不辜负前人的心血,敬畏生命的价值。

屠守锷生于浙江湖州的南浔镇。历史上的南浔不仅有“诗书之乡”的美誉,更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屠守锷的父亲屠维屏是清朝末年的举人,家境虽不宽绰,但一直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屠守锷少年时在家乡读书,后进入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及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就读。1932年1月29日,途经上海码头准备回乡的屠守锷,突然听到天空中传来阵阵轰鸣声,日军的轰炸机一架接一架俯冲下来,将密集如雨点的炸弹倾泻而下,原本繁华喧闹的码头瞬间陷入一片火海。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立下了“航空救国”的志向:一定要为死难的同胞报仇,亲手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

1936年,屠守锷抱着航天救国的决心,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一年后转入航空系。1940年,屠守锷从清华大学航空系顺利毕业。1941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1943年,完成《横向加强筋薄板的强度》论文,获硕士学位。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他应聘入职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制造厂,成为一名飞机强度分析工程师。他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实践机会,整日伏案工作,在工作中掌握吸收所能接触到的所有技术。在得知抗战胜利消息的第二天,他来不及作任何准备,毅然辞职回国。归心似箭的屠守锷从美国东部的布法罗横穿北美大陆,历时40余天到达西海岸的旧金山。由于旧金山没有去中国的客轮,于是就搭乘去青岛的运兵船,历时整整3个月,屠守锷历经艰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