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程开甲科学家人物事迹(必看5篇)

时间:2024-12-07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程开甲科学家人物事迹大家知道是怎样的吗?程开甲为什么能获得两弹一星功勋这样的荣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程开甲科学家人物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程开甲科学家人物事迹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程开甲科学家人物事迹【篇1】

“他在家里的故事不多,但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谈起父亲程开甲,程漱玉娓娓道来。2000年,程漱玉开始参与收集、整理父亲一生走过的“路”,父亲的形象也在心中越发清晰起来。“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一生钻研科学、一生为了国家,不断创新、拼搏、奉献。他的科学人生就是我们的好家风。”程漱玉说。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他心中有杆秤,那就是国家的需要。国家需要什么,就毫不犹豫地做。他这样要求我们,自己也这样做。”这是程开甲在家人心中的形象。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1950年,已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被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高薪聘任研究员的程开甲,婉谢恩师的一再挽留,踏上归程。回到祖国,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的程开甲没有丝毫犹豫,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南京大学物理系。为了响应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南京大学物理系决定筹建金属物理教研组。任务落到了程开甲和施士元两位教授肩上。搞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研究的程开甲,马上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入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研究。“金属物理属理论研究,虽与固体物理相关,但偏向应用,跟固体物理相去甚远。”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程漱玉对父亲这次“转型”的跨度之大深有体会。“我是外行,但这是工作需要,只得硬着头皮上。”程开甲从头学起,每周两次去南京工学院听青年讲师的金属学大课,整整一学期,风雨无阻。暑假时又带着青年教师到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学习,向专家请教,彻底弄清了金属材料的内涵。1954年,南京大学金属物理教研组成立。1959年,程开甲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成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

程开甲科学家人物事迹【篇2】

1960年,程开甲被抽调至北京,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受命牵头起草中国首次核试验总体技术方案。从此,他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20多年。1963年,他第一次来到罗布泊,在这片“死亡之海”潜心开展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

作为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程开甲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与团队一起用纸笔和算盘进行海量运算。他经常废寝忘食地工作,吃饭吃到一半,拿着筷子蘸着汤就在桌上写起来;有时拿个苹果放到嘴里,还没吃就因太累睡着了。每次核试验任务,程开甲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在后期的地下核试验中,他身先士卒,穿着简陋的防护服和口罩,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多次进入核试验场,冒着生命危险,在80厘米宽的狭小洞窟中匍匐前进,爬进最危险的爆炸中心,只为准确获取实验数据。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出现了一朵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程开甲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之后,他还设计主持了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等在内的几十次试验,被称为中国“核司令”。

直到1984年,程开甲才功成身退,离开了罗布泊。1999年9月18日,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程开甲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他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科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程开甲科学家人物事迹【篇3】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3]。1918年8月生于江苏吴江。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正军职常委、顾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3月27日,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1960年夏,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递给程开甲一张纸条,说:“北京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去,明天就去报到。”按照纸条上写的地址,程开甲第二天就赶到了北京。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他毫不犹豫地服从这一重大转变,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队伍中的一员,任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负责原子弹爆轰条件和状态方程的研究。当他采用粗估法估算出爆轰条件,负责原子弹弹体结构设计的郭永怀高兴地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了我们的大忙。”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他毫不犹豫地服从这一重大转变,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队伍中的一员,任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负责原子弹爆轰条件和状态方程的研究。当他采用粗估法估算出爆轰条件,负责原子弹弹体结构设计的郭永怀高兴地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了我们的大忙。”

程开甲科学家人物事迹【篇4】

1918年8月3日生于江苏吴江,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正军职常委、顾问。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

程开甲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参与和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在内的多次核试验,为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和核武器的设计改进做出了重要工作。

程开甲率先开展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首次建立了热力学的系统内耗理论,为处理更为复杂的内耗过程提供有力的理论分析工具,并开展能带论的Brillioun区证明、结合能计算和FFI模型理论研究等工作。

程开甲科学家人物事迹【篇5】

千古荒漠,死亡之海,罗布泊,这片干涸的戈壁沉默神秘。而在1964年10月16日,它经历了自己有史以来最雄壮的时刻:一声惊天巨响后,巨大的火球和蘑菇云腾起,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东方巨响穿越至如今的和平年代,仍然雷霆万钧。正如年逾九旬的“两弹元勋”程开甲,站在科技的最高领奖台上,依然传递着非凡的精神力量。

弃教从戎,两度转型——为国铸盾,一入戈壁二十载

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为了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1960年夏,经钱三强亲自点将,当时还是南京大学教授的程开甲成为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中的一员。原子弹研制初期,程开甲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他第一个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依据。

1962年上半年,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现出希望曙光。中央作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

为加快进程,钱三强等二机部领导决定,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和技术攻关,程开甲被任命为我国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又一次面对全新领域,他仍二话没说,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此后,程开甲参加制定我国原子弹研制、试验工作最早的一份纲领性文献,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前瞻性地谋划了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任务、机构等。

1964年10月16日,融入程开甲万千心血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更难得的是,我国首次核试验中,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并且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