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年“两弹一星”陈能宽功勋奖章事迹(必看5篇)

时间:2024-12-07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的陈能宽事迹大家了解吗?陈能宽事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两弹一星”陈能宽功勋奖章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两弹一星”陈能宽功勋奖章事迹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两弹一星”陈能宽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1

在爆轰物理研究室,陈能宽如同一位坚毅的舵手,引领着团队朝着目标破浪前行。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每一个数据都需要反复试验、精确测量。陈能宽凭借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路。他和团队成员们无数次地进行模拟试验,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总结经验。在验证“内爆法”的关键技术环节时,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无论是复杂的化工技术,还是高难度的聚合爆轰设计,陈能宽都亲力亲为,与团队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随着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声巨响,陈能宽的名字永远地铭刻在了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但他并未就此止步,在后续的氢弹研制等工作中,他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领导,他不仅在科研技术上指导团队,还在组织协调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保障了各项研究和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陈能宽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的楷模。他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核武器事业,为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让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了捍卫和平的重要力量。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两弹一星”陈能宽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2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陈能宽慷慨赋词《清平乐·记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这首词记述了1964年那次惊心动魄的核爆场面,词调高亢,句句彰显新中国自立自强、傲然于东方的气概,是陈能宽等老一辈核武器科学家壮志雄心终为国效力、饱经折辱必扬眉吐气的内心呐喊。在美留学期间,工作的便利和物质的丰足从未动摇过陈能宽归国的决心,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历经波折终于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参与到新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伟大事业中,为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攻关原子弹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聚焦元件的研制中,陈能宽选择了难度更大但应用更广的路径。他与刚刚分配到研究室的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大学生刘文翰,用一台手摇计算机,边摇、边记、边修正,推导出公式,再利用实验数据反算,设计出元件后再拿到工地实验、修正。经过十几次设计论证,陈能宽团队设计出的原子弹起爆元件被正式应用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陈能宽等老一辈科学家,以“为国做事”为使命与光荣,在几乎零基础的事业中迎难而上。他们严谨求实、甘于奉献、协同攻关,带出了有科研能力、有战斗力的队伍。他们的功绩树立起“两弹一星”事业的一座座丰碑,他们身上闪耀着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熠熠光辉。共和国将永远铭记陈能宽等老一辈科学家克服万难、坚定不移的报国心,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为中国核武器战略研究和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两弹一星”陈能宽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3

冷态核爆就是不用真正的核爆炸,但又能严格考核核装置在飞行环境下的各项性能。早在设计中国第一个原子弹初期,王淦昌、陈能宽等人就有一项“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的物理成果。这一成果也包括一种可能途径,即通过非活性材料的爆轰,来判定换上活性材料后能否实施正常的核爆炸。

然而,要把这一思想应用于体积严格受到限制的弹头上,需要设计特殊的遥测系统,这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工程。陈能宽是主管武器研制的副院长,他与龙文光、俞大光等带领一批工程师和电子学家,组成攻关队伍,历经十余春秋,完成研制工作。70~80年代,中国核导弹从近程、中程一直延伸到洲际,都改用这种新方法来获取定型数据。陈能宽带领摸索出的一整套冷试验的物理思想、方法、技术途径直至工作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实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陈能宽开始参加“863”高科技研究的前期论证,之后担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陈能宽从零起步,制定并实施强激光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全国各优势单位的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为中国强激光技术在15年内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基础。

陈能宽一直主张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必须注意既抓科研也培育人才,他很注意深入浅出,能用通俗的语言把难懂的原理表述清楚。他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经常提携、鼓励自己身边的青年学者,一贯重视青年人提出的想法和建议,支持他们进行新方向、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探索。作为院士,虽然陈能宽有着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学术成就,但他往往记得最多的是与人协作攀登高峰的愉悦、看到中青年成长成才的愉悦。在他的师友、集体中间常传的一句话是:“我们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篇大论文!”

“两弹一星”陈能宽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4

在长达2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陈能宽作为核装置全面质量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了多次核试验中大部分核装置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事实上,陈能宽参与了中国大部分核试验的方案制定和组织领导工作。他把视线投向核试验爆炸方式的转变,将核爆炸方式从空爆、地爆逐步转向平洞和竖井试验。每次核试验,都会面临许多新的技术难题,陈能宽和他的研究团队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

陈能宽不仅是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他还善于带领队伍把物理成果转化成工程成果。1986年,他被任命为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次年,他又被聘为“863计划”某领域的首届首席科学家,带领中国相关高技术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80年代,陈能宽收获了科研生涯的累累硕果。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由他领导进行的“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他因多次成功领导核武器重大试验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他因在“原子弹突破与武器化”和“氢弹突破与武器化”两项工作中的杰出贡献,和邓稼先一起作为整个核武器集体的光荣代表,领取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他和朱光亚、周光召、于敏等23位科学家一起,从____手中接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能宽喜爱古典文学,以擅长填词做诗扬名学界。在许多重大试验成功后,他常以诗词抒怀,认为这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高品位精神享受。他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真谛,有为科学____的激情。

“两弹一星”陈能宽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5

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同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5年,获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 年,同邓稼先一起作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领奖代表登上主席台,接受国家的最高奖励。

1986年,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7年2月,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1988年,陈能宽兼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从核到非核,从军用到民用,对中国国防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1996年,陈能宽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回顾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对自己的下联不满意,就把上联寄给了彭桓武,彭桓武回应:“俯瞻洞庭湖内外,乾坤日夜浮:洞庭湖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1997年6月15 日,在第4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上提出:“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1999 年,被授予研制“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6年5月27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