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有关“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的故事事迹(最新5篇)

时间:2024-12-06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的事迹大家清楚是怎样的吗?吴自良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的故事事迹(最新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的故事事迹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的故事事迹(篇1)

吴自良在晚年的回忆录《“链条”人日记》中,自称“链条人”,在他看来,自己就是祖国的一根链条。日记中回忆道:“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腾,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完成了‘链条’人光荣的使命。”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腾。可是哪有什么横空出世,不过都是一群抱着“竖着进去横着出来”决心的国防人在负重前行。吴自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代国防人的使命。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917年,吴自良出生在浦江县前吴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受书香门第良好家风的影响,吴自良自幼爱好读书。他9岁进入浦江县立浦阳小学学习,一日上课在诵读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时,他瞬间被这股强劲的气势所折服,便将“天助自助者”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1929年,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成绩依旧十分突出。在中学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他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学时他便开始思考“中国为什么贫穷落后”“中国为什么总是受到列强欺辱”等问题,科学救国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心中渐渐埋下。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1935年高中毕业后,吴自良考入国立北洋工学院的矿冶系,恰逢当时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在“航空救国”的热潮中,吴自良凭借优异的成绩转入新成立的航空机械系学习。吴自良后来回忆道:“当时校舍比较差,但教师教课非常好,学生学习很用功。”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他读完了大学。1939年大学毕业后,吴自良经学校推荐,前往垒允飞机制造厂工作,在设计科任设计员。因为当时工厂里的许多工程师是美国人,所以吴自良在学习专业飞机制造知识的同时,还有机会练习英语口语,为日后赴美留学打下语言基础。1942年,该中央飞机制造厂惨遭日机轰炸,吴自良随工厂撤到昆明,但当时有关方面在组织工厂的重建工作时却告知他:只有加入国民党才可以再续他的航空救国大业。亲眼目睹国民党种种恶行的吴自良掷地有声地回复:“宁死也不加入国民党!”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的故事事迹(篇2)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 1943年, 我赴美留学。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 今卡内基梅隆大学) 冶金系攻读博士研究生, 师从物理冶金学家C.S巴瑞特( C.S Barrett) 教授和物理学家R. 斯莫洛柯夫斯基( R.Smoluchowshi) 教授。1948年, 我完成题为《片状铝单晶中滑移机制和内耗的关系》的学位论文, 取得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就留在卡内基理工学院金属研究所作研究工作。1949 年, 我应聘到锡腊丘斯( 锡林克斯) 大学材料系任副研究员, 主持“软钢中阻尼和疲劳”的研究。

在美国的时候, 我们这些留学生基本上都参加了1949年成立的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 简称留美科协) 。这是由留学生中的一些中共党员、进步学者发起成立的一个组织。他们利用一些社交活动及编辑出版的《留美科协通讯》, 宣传国内解放战争的胜利, 介绍中共建国方略、政策和新中国的情况, 争取广大旅美学生、学者对国内解放战争及尔后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支持, 并动员更多的学有所成的人才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我参加这个协会后, 了解了当时国内的真实情况, 也阅读了____的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1949年10月1日, ____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布: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当时, 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都高兴得不得了, 非常激动, 一心想着要赶快结束手中的工作, 尽快回国。而且我也知道, 自己所学的物理冶金专业在国内是非常需要的, 回国后我会有许多的工作可以做。我回国的事情, 与中国国防化学防备部黄部长有关, 他本人也曾在英国留过学。那时候, 受周恩来总理的指派, 他负责留学生的回国事宜及回国后的工作安排。他十分了解我在美国的情况, 并主动写信给我。信中主要谈了我回国的事宜, 并建议我回国后到唐山北方交通大学任教。后来, 我就凭着黄部长发来的一封通知书回国的。

在我回国的时候, 美国移民局叫我不要回中国来, 但我说母亲年纪大了, 我一定要回去看看。这样, 它也就没有扣留我。于是, 1950年下半年, 我和其他二三十个留学生就一起坐船离开美国回国了, 路上花了几个星期, 12月, 我们到了香港。在香港, 有人接待我们, 并安排大家一起坐火车到广州, 进行学习、参观活动, 让我们了解新中国的情况。一个月后, 我离开广州回到了上海。

“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的故事事迹(篇3)

吴自良,留美期间便是一名出色的研究员,拥有高薪和洋房。1950年回国后,他住在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仓库阁楼上。工资水平低,每天的早餐只能吃两个油饼。他回忆道:“我当时什么也不顾,只想尽早为祖国创造成果。”吴自良深厚的爱国情怀,在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奉献的抉择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吴自良激动不已。

他从未忘记报效祖国的初心,也从未放弃自己心中自强不息、科学救国的梦想。这一消息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召唤,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国的决心。不久后,吴自良接到了国内老师的来信,希望他可以回国工作。这一邀请无疑是他回国路上的重要推动力,让他看到了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当时,吴自良在美国拥有汽车、洋房等优厚的物质条件,并且有着发展前景大好的工作机会。然而,面对祖国的召唤和国家的需要,他毅然决定放弃这一切。为了回国,吴自良不得不冲破重重阻挠,以华侨身份辗转日本、香港等地,最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怀抱。这一路上的艰辛和不易,更加凸显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回国后,吴自良立即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他秉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的原则,先后领导完成了多项重要科研任务,对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急需自主掌握原子弹的研发技术。而原子弹的研发离不开一种关键的核心元件——“甲种分离膜”,它能将铀-235和铀-238这对同位素分开,提炼出高浓度的铀-235,这是发生核裂变反应的关键材料。当时,全世界只有英、美、苏掌握这项技术,而苏联专家撤离中国时,也带走了相关的技术资料。吴自良临危受命,作为技术总负责,领导上海冶金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团队,共同攻克“甲种分离膜”的研制难题。他协调组织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解决了制粉、调浆、烧结、机械加工、焊接、后处理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过程。

在当时,这项技术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全靠科研人员自己摸索。吴自良全身心扑到实验上,和团队成员们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逢年过节也不休息。没有任何资料,营养不良,加上经常接触有害气体,吴自良的身体渐渐虚弱,不久患了肝肿大。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忍着病痛带领100多号人坚持实验,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试制出了合乎要求的分离膜元件,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这项重大成果一举打破了外国封锁,不仅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而且性能超过了苏联的同类产品。这一成果为我国原子弹的成功研发提供了关键支持,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独立掌握浓缩铀生产技术的国家。

“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的故事事迹(篇4)

吴自良院士是浙江浦江人,口味就是喜欢吃肉,尤其爱吃家乡的梅干莱烧肉,而不太肯吃鱼和蔬菜。每当吃饭时,他脑中还想工作,平时饭量总是两碗,可是很多次他只是吃了一碗就站起走了,家人只得提醒,喊他坐下来再吃一碗。他每晚一下班,晚饭后一直工作到十二点钟,数十年如一日,若某个实验需连夜继续时,他就在晚上十二点后再去实验室查看。

吴自良的科研成果和精神风貌对中国的材料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更在工业应用方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关键领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吴自良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物理冶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一生的科研实践中,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脉搏和国家的重大需求,不断深入拓展本领域的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创新理论成果和重大自主技术创新成就。

吴自良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认可。许多国际知名学者都曾与他合作,或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两弹一星”功勋吴自良的故事事迹(篇5)

除了在“两弹一星”工程中的杰出贡献,吴自良在材料科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长期致力于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的研究,在合金相图、相变动力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吴自良一生严谨治学,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和执着追求。他对待科研工作一丝不苟,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每一个研究结论都经过了反复的验证和推敲。他常常教导学生要脚踏实地、勇于创新,鼓励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在生活中,吴自良朴实无华、淡泊名利。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同行们的尊敬和爱戴。即使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后,他依然保持着谦虚低调的作风,继续默默地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吴自良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可。他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包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他的名字被永远铭刻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丰碑上,成为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