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大家知道是怎样的吗?郭永怀是怎样的科学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1)
1956 年,钱学森历经重重艰难险阻回国后,向大洋彼岸寄出一封满含深情与期待的信件,诚挚地邀请郭永怀:“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 ‘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所来,快来,快来!”彼时,郭永怀与钱学森乃是莫逆之交。早在 1935 年,钱学森踏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开启求学生涯,随后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等地学习工作。郭永怀则于 1940 年前往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深造,次年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与钱学森一同师从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1946 年,郭永怀凭借一篇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声名远扬,同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其研究成果为人类突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立下汗马功劳,在国际科学界崭露头角。尽管凭借自身卓越的研究成果与超强的业务能力,郭永怀可在美国任何一家科研单位谋得职位,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始终是那片日夜思念的祖国大地。当被问及 “为何要来美国” 时,他坚定地回应:“到美国来,是为了将来回去报效祖国。” 这份赤子之心,也使他主动避开一些敏感部门,只为日后回国减少阻碍。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与郭永怀两家人交往密切,他们不仅在科学探索上投入了无尽精力,对报效祖国更是满怀炽热激情。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此后两家相聚,常热烈探讨回国后亟待开展的工作。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1955 年,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回国,旋即投身祖国建设,全力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56 年 9 月,郭永怀夫妇终于盼来回国的曙光,登上 “克里弗兰总统号” 邮轮。启航之际,美国移民局登船检查,郭永怀夫妇紧张万分,生怕回国之旅横生波折。此前,郭永怀毅然烧掉了十几年来未公开发表的书稿,他对夫人说道:“省得他们再找麻烦,反正这些东西都装在了我的脑子里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美方无法扣下。” 移民局人员检查无果后,邮轮顺利启航。9 月 30 日,郭永怀夫妇踏上祖国土地,望着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他们内心激动难抑。钱学森虽未能亲往迎接,却托人送来热情洋溢的欢迎信,字里行间满是对老友归来的欣喜与期待。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2)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了阔别 16 年的祖国。
郭永怀刚回国,即与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刚建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他倡导和关心高超声速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
1957年,郭永怀参加制订“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他担任力学专业组副组长,高瞻远瞩地与力学界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制订学科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1960 年3月,郭永怀在钱学森推荐下,经中央批准开始参加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任二机部九院(后改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形成了核武器研究的最初的学术领导核心。
郭永怀负责当时九院四大部之一的设计部的工作指导,是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环境试验的掌舵人。他一方面为科研人员传授爆炸力学和弹头设计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致力于结构强度、结构传力路线、气动特性、振动和冲击等方面的研究,组织开展大量的试验,从部件至整体,检验原理设计的可靠性,他不仅看到力学研究、环境试验在原子弹原理性突破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武器化对此提出的更高要求,他组织开展设备研究,指引开展包括静力、振动、冲击、离心、温度等各种力学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实验室建设。
对于原子弹,由于郭永怀提出用特征线法进行了爆轰波理论计算,并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结果相结合,从而实现了较为优越的引爆方式。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郭永怀就在现场。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3)
1968年12月5日,中南海怀仁堂。一位秘书匆匆走了进来,来到正在接待外宾的周恩来身旁,对他耳语了几句。一向处变不惊的周恩来脸色一变,站了起来。秘书向总理汇报的是刚刚发生的一场空难——一架飞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时坠毁,机上13人遇难。让总理尤为震动的,是其中一个遇难者的名字:郭永怀。
郭永怀,正是上世纪50年代,一批克服重重困难、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的科学家之一。
当时,郭永怀不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而且已经是享誉国际的知名科学家,尤其是在与航空工业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领域取得了瞩目的学术成就。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引燃郭永怀科技报国的初心。然而,当时新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十分紧张,美国政府绝不允许像郭永怀这样的知名科学家返回中国。
苦等了6年后,郭永怀终于看到了回国的希望。
1954年,中国代表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据理力争,使美国政府在1955年4月正式宣布撤销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的命令。
即便如此,回家的路也不顺利。为了回到祖国,郭永怀将自己视若珍宝、积累十多年的科研资料和讲义文稿,统统付之一炬。这让美国同事惋惜不已,也让夫人李佩倍感不解。
直到后来,他们登上回国的邮轮,在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工作人员检查行李时,李佩这才明白郭永怀之前的举动是多么明智。
原来,在此之前,郭永怀的师兄钱学森回国时,就是因为携带一些科研资料而被滞留美国多年。没有了携带科研文稿被扣留的麻烦,美国政府方面的检查最终得以顺利过关,他们再也没有阻挠郭永怀“回家” 的理由了。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4)
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上空发生了一起飞机失事,对于我国国防科技建设来说,这是无比巨大的损失,为此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在这次事故中,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壮烈牺牲,而临死前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把公文包守护在胸前。
这一非凡的举动,震撼了世人,感动着国人……
1968年12月5日,一架从西北飞往北京的民航客机即将降落,在距离地面400米时,飞机突然失控,剧烈震动着飞速坠向一公里外的玉米地。在地面群众震惊的注视下,一团巨大火球猛然腾空而起,灼耀了半片天空,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如大地撕裂般震耳欲聋的隆隆巨响,飞机坠毁了……
这是一场恐怖的空难,机上十几位乘客几乎全员遇难。在烧焦的尸体当中人们发现竟有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两具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识,据当时负责的接机的小车队长邵春贵回忆:“尸体完全烧焦了,脸成了一个黑煤球,耳朵都掉了,都不像个人,黑疙瘩一样,完全认不出来是谁。”
人们用力地把遇难的两个人分开,才发现两具尸体紧贴的胸部中间,竟然护着一份热核导弹的绝密文件,并且完好无损!接机的人这才明白,这两个人就是他们要接的中国核武科学家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据空难唯一的幸存者回忆,当飞机开始剧烈抖动的时候,他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喊:“我的文件!”然后就什么也记不清了……
“我的文件!”这或许是郭永怀说的最后一句话。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精选篇5)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
1940年8月,经过一番周折,郭永怀一行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
1941年,郭永怀又赴当时国际上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
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里,他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钱学森师兄,学习之余,钱学森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开着车,拉着这个颇有几分书呆子气的师弟兜风。
1941年,是钱学森去接郭永怀的,1945年,又是他直接把郭永怀送到了康奈尔大学。
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的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郭永怀前去任教。
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