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钱学森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精选5篇)

时间:2024-12-07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钱学森两弹一星人物事迹大家了解过吗?钱学森为什么能获得两弹一星的功勋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钱学森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钱学森两弹一星人物事迹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钱学森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篇1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博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篇2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____副主席。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月,他抱着科学救国和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他在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他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此前到杭州笕桥飞机场和南京、南昌飞机修理厂实习1年。1936年9月,他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他与导师共同完成的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他在28岁时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独立完成的《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很高声誉。他提出的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超前设想和科学预见,尤其是执笔撰写的有关美国战后飞机和火箭、导弹发展展望的报告,奠定了他在力学和喷气推进领域的领先地位。他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篇3

1930年暑假,钱学森因为染上伤寒,不得不选择休学一年,在杭州养病。这一年,父亲聘请了一位画家,教钱学森画国画。钱学森很快掌握了国画技巧。后来,在大学临近毕业时,钱学森所在的1934级级徽以及校友通讯录封面,都是他设计的。

除了作画,钱学森还以音乐为友。他在大学同学动员下加入铜管乐队,当时钱学森每天要花半小时练习圆号。他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有一次得到一笔奖学金,他第一反应是到上海南京路买一张《音乐会圆舞曲》唱片。

1933年6月的一次水利学考试后,任课老师金悫(què)教授宣布钱学森拿了满分。钱学森拿到试卷后,发现了自己的一处笔误被教授疏漏了。他毫不犹豫地举手说:“报告老师,我不是满分!”金教授看了试卷点了点头,把试卷改成96分,但他说:“钱学森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态度,在我心目中是满分。”

钱学森非常尊敬教工程热力学的陈世英教授。陈世英有一次把钱学森应该得100分的热力学考卷,批了99分。他对钱学森说,之所以这样打分,是因为钱学森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为了防止他自满,没给100分。钱学森明白原委后,非常感谢老师。

1932年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目睹着天空中肆虐的日军飞机,钱学森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学造飞机。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航空方面的书,还发表了多篇关于航空的文章。钱学森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专业是航空工程。

钱学森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篇4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钱学森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目标,始终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不仅始终坚信党的事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而且十分注意从党报党刊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掌握国家社会发展,乃至世界风云变幻的方方面面。

党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从1958年创刊号,到后来改名为《求是》杂志,他每期必读,直至去世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八份报纸是他每天必读之物。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亲手做剪报,共有629袋之多,剪报资料近十万份,所涉及的内容之广泛让人叹为观止。

中央文件、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等,他不仅认真记录,而且领会深刻,活学活用,贯彻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他还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但凡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____、中央军委等单位发来的意见征询稿,他都非常认真地阅读,积极给予科学的建议。平时也经常把自己科研工作的新成果、新思考当面或写信向中央领导或有关单位反映。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品质,使他的思想不断升华,境界不断提高,从早年的一位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进而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科技界的楷模。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后来还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无理拘押,并限制他回国。

钱学森两弹一星人物事迹篇5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

他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他就是钱学森。

1980年,上海交大老师金悫,将一份保存近50年的考卷捐给了学校,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课程是水力学,试卷的考生就是钱学森。这次考试,他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只在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

1929年,钱学森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从三年级开始,他每学期平均分数都超过90分,毕业时,他的总分名列机械工程学院第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喜讯传到美国,钱学森希望早日赶回祖国。然而,美国却以各种方式阻挠他回国,钱学森被迫参加了一场接一场的听证会。

美国人曾说他抵得上五个师,宁可枪毙也不让回国,他在香烟纸上写下求助信。在信中,他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经过谈判,最终美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辗转寄回国内,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1956年10月,由钱学森受命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55岁的他作为试验总技术负责人,亲眼见证了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从此,中国的核导弹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由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至少向前推进20年,这些名字都与他有关。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