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5篇(精选)

时间:2024-12-07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是怎样的?彭桓武的事迹中大家最熟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5篇(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1)

1964年10月原子弹爆炸成功,九院立即转入了氢弹的探索工作。彭桓武把氢弹作用过程分成若干阶段的物理问题供大家研究。彭桓武当时是主管理论部的九院副院长,与大家一起,发表他对氢弹原理的看法,与大家一起讨论。一次在一个会议室里,彭桓武在黑板上写他的计算结果和看法,讲完后想退回到他原来座位上去,但意犹未尽,一边退一边面向黑板继续讲,结果原来的椅子已被专注听他讲的王淦昌不经意地动了一下,彭桓武差一点坐了个空,可见当时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沉浸在专注思考的气氛中。在众多的集体讨论中,提出了不少有启发性的想法。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彭桓武集思广益、凝聚和综合出突破氢弹原理的几条可能的路,他的一贯的思维方法是每条路子都要探索到底,并且他认为“堵”住路子也是贡献,说明此路不通,可放心走另外路。他建议兵分三路,由周光召、于敏、黄祖洽各自负责一条路,分头进行探索。1966年底通过热试验证实了氢弹原理,又过了半年,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神州上空响彻云霄。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彭桓武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令人敬佩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更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结合的典范。彭桓武作为我国的两弹元勋、科学大师,他那种爱国奉献、科学求真的精神给我国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2)

1984年,10名科学家获得了“原子弹、氢弹研究中的数学物理问题”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这个重要奖项中,彭桓武排在首位,是第一获奖人。按照相关规则,该奖章本应由他本人保存,但当人们把奖章送去时,他坚决谢绝,表示荣誉应该属于大家,提议由九院保存。并写下:“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日新”。

1995年,彭桓武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在致谢词中,他表示自己还“不够艰苦勤奋”,直到90岁,彭桓武仍在研究广义相对论,并发表学术论文,开辟新方向,坚持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为我国理论物理事业的发展开展了许多组织和研究工作。工作有了基础后,他悄然引退,把领导职务逐个移交给更年轻的科学家。

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因病辞世,享年91岁。他的遗体器官捐献给了医院,用于医学研究;毕生的工资积蓄近50万元,捐赠给了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我们将永远铭记,1938年,当日寇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时,一名23岁的年轻人正踏上远渡英国爱丁堡的客轮,去国离乡,远渡重洋去求学。他叫彭桓武,桓取自张飞谥号“桓侯”,武取自岳飞谥号“武穆”。太空里那颗名叫“彭桓武”的行星永远记得他,他比星星更耀眼,更闪烁。他身上体现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3)

彭桓武1915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他的父亲彭树棠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辛亥革命后在长春县做县长,人称“长春彭”。受家学影响,彭桓武自幼虽体弱多病,却酷爱读书,尤其是对算术,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天赋。在4岁上学之前,彭桓武就已经掌握了复杂的四则运算。

1930年,彭桓武随父兄一起到北京求学。凭着天资聪颖和刻苦勤奋,1931年,彭桓武考入了清华大学,在这里,开始了他与物理的不解之缘,这一年他16岁。1935年,彭桓武大学毕业后,继续在清华攻读研究生,师从周培源学习物理,与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并称为“清华四杰”。清华园的学习,对彭桓武来说,不仅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自强不息”的校训还时刻激励着他要发愤图强,担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在这样的环境下,彭桓武养成了好学深思、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不怕吃苦的品质。这为他将来带领科研团队攻克难题,以自然科学报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日寇的侵华活动日益严峻。彭桓武踏上了南下逃亡的道路,除了必要的行李,他还怀揣了一包足够毒死他三次的砒霜,做好了倘若被日本人抓住,决不做顺民的打算。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彭桓武选择宁折不弯,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让人敬佩。后来,他写诗道“世乱驱人全气节,天殷嘱我重斯文”。这是乱世之中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气节,更是中华民族压不弯的脊梁。

1938年,彭桓武在老师周培源的推荐下,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名额,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跟随马克斯·玻恩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等待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马克斯·玻恩是量子力学理论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治学严谨又待人诚恳,是良师也是益友。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彭桓武凭着傲人的天赋和勤奋钻研的精神,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1940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对于学术,彭桓武一直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他对自己的博士论文就不太满意,认为只做了其中的一半。他的导师玻恩却说:“如果你都做了,就不能给你哲学博士,而是给你科学博士了!”

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4)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学成归国是每一个海外学子应该做的,学成而不回国报效国家,才需要说说为什么不回来!我是中国人,我有责任利用自己的所学之长来建设国家,使她强盛起来,不再受列强的欺负。

——彭桓武

彭桓武(1915-2007),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任职于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二机部九院、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等。在核物理、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及核爆炸理论等领域贡献突出;领导、参加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战略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

2015年10月6日,是我国核事业及理论物理领域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彭桓武一百周年诞辰,他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核武器研制立下了不朽功勋,为中国物理学发展和物理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大家推许的大家”。

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出生于吉林长春。他靠勤奋自学,16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作为“清华四杰”之一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跟随周培源教授进行相对论研究。

1938年,彭桓武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马克斯·玻恩,后与波动力学创始人薛定谔一起做研究,在固体理论、介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等前沿研究领域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以他与哈密顿、海特勒三人姓氏英文首字母命名的HHP介子理论,为国际物理学界所瞩目。1945年,他与玻恩等合作进行场论方面的研究,共同获得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

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事迹(精选篇5)

1937年6月,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肄业,任昆明云南大学理化系教员,教普通物理。翌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 Born),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

1940年和1945年分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1年8月后,曾两度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任所长的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完成关于介子的HHP理论的研究。

1945年与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克杜加尔-布列兹班奖。1945年8月至1947年7月,任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7年回国,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并参与创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所研究员。

1948年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10月至1956年4月,在前苏联莫斯科热工研究所实习反应堆理论。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等职。1959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2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教授理论物理、分子反应动力学等课程。1964年12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