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年钱学森的成就和事迹介绍(必看5篇)

时间:2024-12-0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钱学森的成就和事迹大家知道是哪些吗?钱学森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钱学森的成就和事迹介绍(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钱学森的成就和事迹介绍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钱学森的成就和事迹介绍精选篇1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 ,著名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钱学森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技术领导职务 ,为实现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勋 。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林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1991年10月,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9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42]。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世界的中国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的成就和事迹介绍精选篇2

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他自幼聪明好学,对科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29年,钱学森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开启了他的科学探索之旅。然而,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航空力量的薄弱深深触动了他,于是他毅然决定改学航空工程,立志用科技的力量保卫祖国。

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随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家冯·卡门教授。在美国,他不仅勤奋学习,更在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年仅28岁便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然而,钱学森的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他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效力。但这条回国之路异常坎坷,钱学森被美国当局强行拘留,遭受了长达五年的监视和限制。然而,他归心似箭,始终没有放弃回国的信念。

在中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955年,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回国后,钱学森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起草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重要实施方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研制出了东风系列导弹,并实现了“两弹结合”试验,壮大了国威、军威。

钱学森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还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为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学森的成就和事迹介绍精选篇3

1932年,在一二八事变中,日军的飞机对上海进行狂轰乱炸。21岁的钱学森目睹着天空中肆虐的日军飞机,他暗下决心学习航天工程,立志让中国拥有自己的航天武器。他努力学习航天知识,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专业是航天工程。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钱学森在学习上如鱼得水,但他不能容忍美国同学瞧不起中国人的态度。他对美国同学说:“中国现在是比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出来和我比?”期末考试的时候,一些难题同学们都做不出来,只有钱学森的试卷上有个大大的A,后面还跟着3个加。从此,美国同学都对这位中国来的同学刮目相看。拼凭借才华和智慧钱学森成为了最顶尖的军事科学家,但他不愿意留在美国,他深知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需要火箭和导弹来保卫,他决心回到中国,参与到祖国建设的队伍中来。经历重重磨难,钱学森终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钱学森爷爷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之路,是中国的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他对祖国的边防事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钱学森爷爷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诚心爱国的高尚情怀更是感动和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钱学森的成就和事迹介绍精选篇4

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

上小学前,母亲在自己家中教钱学森读书、识字。母亲还常常教育他学习要勤力,不能懒惰。这让钱学森养成了一个每天早起的好习惯,他不用母亲催促,自己按时起床。早饭后,就开始跟母亲背诵古诗文。累了,就读一些儿童读物。下午,或者画画,或者练习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

母亲还常常教钱学森传统的中国文化。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都聚精会神,心里对那些英雄崇敬不已。

193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决定赴美学习,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母亲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母亲嘱咐他:“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母亲和父亲一样,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

告别在即,父亲钱均夫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郑重塞到儿子手里,转身离去。钱学森等到父亲的背影消失后,急忙打开纸条,上面写道:“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寥寥数言,即成训导,让钱学森铭记一生。

钱学森的成就和事迹介绍精选篇5

1957年,钱学森回国后的第三年,他因撰写《工程控制论》,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个奖项后来有了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钱学森为此拿到了1万元奖金。在当时,1万元不是个小数目。钱学森没有拿这些钱来改善条件,而是购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5年后,他连本带息拿到约11000元。彼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刚创办,钱学森是近代力学系主任,他把钱捐给学校,希望用于购买教学用品。

钱学森在家时,有空就看书。受家庭影响,钱永刚自幼也很爱读书。小学二年级时,识得几百个汉字的他,天天抱着字典读小说。家长会上,老师夸钱永刚好读书。蒋英听了很高兴,回头给儿子零花钱的时候,总是很痛快,有时甚至还多给一些。“她知道我不会乱花,所有的钱都拿来买书了。”上初中时,适逢暑假,钱学森把钱永刚叫到身边说,书架上不是有套《十万个为什么》,咱们定个计划,玩半天,看半天,每天读40页,遇着问题做个记号,空闲了我给你说说。

钱永刚捧起这套科普书,才发现不像读小说轻松,一天读一、二十个问题,常有不懂的地方,只好硬着头皮往下读。

钱学森平日工作繁忙,并不检查钱永刚的读书情况。到了周末,才稍有空闲,晚饭后,他往沙发上一坐,问钱永刚书看得如何。“我赶快让他看我做的标记。一个暑假读下来,加上他的解答,我就感到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这就是他对我读书的推动。”钱永刚说。

时间一久,钱永刚发现,父亲给他解答问题时,不像上课老师那样事无巨细。“每个问题,他就几句话,把关键讲好,你自己再去思考。”这让钱永刚也养成了善于思索的好习惯。

江南钱氏人才济济,代有名人。他们的老祖先吴越王钱镠留下的《钱氏家训》,传颂至今。其中一条写道:“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