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勤劳的小编老李帮家人们整理的7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
1、生字新词。
2、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自然之道》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⑴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⑵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⑴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处事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四年级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等。
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及同伴和一个生物学家的向导到加拉巴哥岛旅游,他们不顾向导劝阻,要求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导致许多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后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对此,“我们”很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教学本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读准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教学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想象体验法:发挥想象,体会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1、从百度中搜索关于幼龟,食肉鸟的图片,做成课件。
2、课前让学查找资料,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生活习性。
3、搜集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和案例。(百度搜索)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1、抓住文章的
主要内容。2、了解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二、导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又是什么呢?(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并齐读课题)
三、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了解绿龟的生活习性。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对照文中的拼音或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明确新词的意思。不明白的也可以请教同位或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3、教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确,对于难读或易错的读音进行指导。
4、再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5、每人一句话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标记出读的不准的地方,读完后再进行订正。
四、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质疑。
1、指导学生用“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吗?(简单问题直接找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供学生讨论时用)
3、针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然后逐一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五、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自读课文,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把你的感悟体会与同位或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分享。
3、班内交流自己的感悟或体会。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相关内容。(看图感受幼龟被食肉鸟吃食的悲惨场景)
4、讨论: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明确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意义)
六、课堂小结:
1、今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如何遵循自然之道?
2、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七、课堂小练笔:从下面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写完后班内交流。
1.假如你是一只太平洋绿龟,当探路的侦察兵没有返回龟巢时,你些时的心情怎样,你会想些什么?
2.假如你是龟群中的一个,当那么多的食肉鸟来袭时,你又会想什么做什么?
3.假如你是游客中的一员,面对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残体,听着空中食肉鸟欢乐的叫声,此时会想什么,会说什么?
八、课外延伸:读《揠苗助长》的故事,读后按照“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说一说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九、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案例还有哪些?
十、作业超市:
1、读其他有关违背自然之道的文章,进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的重要性。如《鹿和狼的故事》等。
2、学习了《自然之道》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幼龟受到伤害
9、自然之道(违背)禾苗枯死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文中的情感,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感受幼龟的心情变化。在感悟的过程中理解自然之道的重要意义。尤其是最后的练笔,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了进行写作练习,他们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写出来的东西也很感人,表达了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在交流的时候教室内的掌声不断,可见同学们的心已经与课文的内容融为一体了。
不足之处是教师讲解的内容还是有点多,总不放心学生的学习,唯恐孩子们学不会,而不断的重复强调。这样就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后面的练笔时间有些短,有些同学没写完。另外,在朗读的指导方面还不到位,学生对感情的把握不深,还没有读出文中所表达的真正感情。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陆陆续续、犹豫不决、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界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4、5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6至9节)
3.学习词语。
三、学习“救幼龟”
1.“犹豫不决”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犹豫不决”?
(欲出又止)
2.一只嘲鸫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5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乌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鸫眼见着到嘴的美食给抱走了,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6至9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一切都过去以后,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
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②这句话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多媒体出示)
2.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
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附板书:
自然界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救”害!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五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我们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求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本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要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以主人翁的姿态去思考,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线索,引导学生去品词、品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还设计小表演、小采访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和能力:
⑴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
⑴ 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⑵ 自读表演,理解内容;
⑶ 品词品句,积累感悟。
3、情感和态度:
⑴ 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⑵ 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初解“道”
1、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旅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大自然中的真实故事──9、自然之道(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规律)
“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大自然中的规律)
3、那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究吧。
[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文字本身的理解,适时的质疑,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感悟“道”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旅游的地方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的飞机起飞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课件出世界地图)
趁这空隙,我想问问同学们:上飞机前,向导告诉你们,此趟旅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实地观察一下南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第一自然段内容简洁明了,以观看课件的直观演示轻松巧妙带过。]
2、你了解太平洋绿龟吗?
(课件出示绿龟图)
⑴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⑵ 指名交流。(学生有的交流的是书上讲的,有的是课外搜集的)
过渡:你们真棒,能了解这么多绿龟的知识。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从课外搜集的知识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在得意中丰富了见闻。]
3、同学们,美丽的加拉巴哥岛到了!已近黄昏,我们抓紧时间上岛吧:
(课件出示嘲鸫咬啄幼龟图后故作惊讶)咦,你们怎么了?一个个露出那么惊讶的表情!你们看见了什么?
⑴ 赶紧先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和同桌演演你看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老师也知道你就读懂课文了,但要注意演出嘲鸫和幼龟的动作。
⑵ 指名表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突出幼龟“探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嘲鸫“突然飞、啄、拉”等动作
[教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读文本、活用文本。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多种感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感悟课文的内容,课文可理解产生质的飞跃。]
4、看到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我们的态度和向导有什么不同?自由读课文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我们和向导神情的词。
⑴ 学生交流。我们“紧张、焦急”,向导却“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⑵ 你读懂了“若无其事”吗?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明白自然之道)你能若无其事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⑶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我和同伴的指责,向导只好极不情愿地把幼龟抱向大海。
⑷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相机就学生的发言为以下的问题。
⑸ 教师相机采访“向导”扮演者:
向导,我们这么紧张,你却若无其事,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向导,你既然知道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你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情况十分紧急、用实践来教育他们)
⑹ 齐读,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我们的紧张。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里的小采访让学生在轻松中思考,充分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自主拓展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过渡:我们成功地解救了一只幼龟,是干了一件伟大的事吗?(不是)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课件出示这句话)谁读懂了“愚不可及”,我们到底干了一件什么蠢事?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⑴ 自由读5~8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⑵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食肉鸟咬啄幼龟的课件)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幼龟,你会怎么想?(侦察兵进了大海,我也可以安全进入大海了;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我要好好游个泳……)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假如你就是这些嘲鸫,它们又会想些什么?(真香,好久没吃到这些美味了……)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充分想像,放飞了学生的灵性,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⑶ 看到一只只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努力和向导一起想挽救这些绿龟,尽管我们气喘吁吁来回奔跑,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十多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⑷ 我们失落地走在沙滩上,引读“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个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课件出示)向导为什么悲叹?(心里难过)你能读出向导悲叹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品词、品句,让“情”由心生,由品词、品句中感悟,让语文课永远姓“语”,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拓展,升华“道”
1、同学们,天黑了,我们要回宾馆休息了,多么难忘的一次旅游啊,此时的你受到了什么教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最想说什么?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保护;违背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伤害。)相机板书。
[在学生的感慨中,总结了全文,感悟了课文内涵,升华了对“道”的理解。]
2、你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 ]
9、自然之道
人
遵循 违背
保护↘ ↙伤害
海龟
1、凸现学生主体。整节课,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旅游,感受紧张、震惊、与失落,洋溢着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2、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学有兴趣。教师创设如:“和学生一起去旅游、假如你就是幼龟……”等许多生动的情境,架起了和文本对话的桥梁,引领学生在入情入境中品味语言、发展语言,在这其中,教师还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再加上富有感情、富有激励性的过渡语言,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3、充分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突现个性化体验如:教师的相机采访;假如你就是幼龟、食肉鸟等。引导说出感受,打开思路,激活思维。
4、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六
我设计的是《自然之道》6、7、8三个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是这篇课文的结尾部分,行文之第5自然段,作者似乎已经讲清了什么是自然之道,已切合题意,这最后三个自然段重点写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犯的错误,与第四自然段写我们和向导面对险情不同态度有强烈的对比反差,这三个自然段使文章增添了浓厚的故事色彩,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变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觉得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如果设计得得到,会使学生对自然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更深刻的体验。
嘿嘿,废话几句先。
下面是我的设想,纯粹粗浅的想法:
1、师:读到第5自然段,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之道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还要写6、7、8自然段呢?
生:这三个自然段写了我们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
生:这三个自然段写了我们后悔的心情。
生:这里写了我们痛苦的感受。
2、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品味作者那份复杂的情感。
生读课文。
3、师:咱们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场面?
生:那么多的幼龟,凶猛的鸟儿随口一啄就是一只,太危险了。
生:成百上千只幼龟啊,单靠我们9个人如何救得过来呢?好多的幼龟成了鸟儿们的美餐。
生:我注意到了无遮无拦这个词语,我想,那些幼龟真是很弱小,没有一点保护自己的能力。
4、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有什么感受,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
生:我找到了“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我找到了“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5、师: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同学们,想想,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我们帮助了一只幼龟,却害了一大群幼龟。
生:我们一相情愿的自以为是的帮助,却在大大的伤害。
6、师:我的同伴的话会怎么说呢?
出示:“天啊!”我听见同伴()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痛心的说。
生:后悔的说。
生:难过的说。
随机请学生练读。
7、师:我们还做了些什么呢?
生:救幼龟,补救幼龟。
师:带着忏悔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第7自然段,一起和同伴们救救面临着巨大危险的幼龟们吧!
生齐读课文。
8、师:(感情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着。此时此刻,我们在想些什么?
生:大自然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好心不一定做的是好事啊!
生:我们太自以为是了。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更好的相处。
9、师:是的。(引读)我们的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生: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0、师:这悲叹里包含了深深的──?
生:自责。
生:后悔。
生:难受。
11、指名读齐读向导的话。
《自然之道》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课文上有一定的难度,自然之道学生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更多的应该是浅显易懂的语言和让学生课下多读课外书。不过这是语文课不是自然常识课,要做的是抓住重点字词句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啄”通过教学这个字来告诉学生汉字中有许多字容易忽视一些藏着的笔画。 2.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和动物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段落来落实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通过突出一些关键词句来准确的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活动。
4.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5.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用简练的语言通过抓文中主要人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引入:孩子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一起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
二、深入研读,体会文意
(一)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我们来到加拉巴哥岛,首先看到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们看到了什么?预设:
1、学生如果说看到了一只小幼龟向外爬……
出示句子比较“探”字用词的准确,换成别的字不能表现小幼龟那种机警、谨慎、小心。
文中还有那些词也说明这只小幼龟是来探路的,引导学生找出“欲出又止、侦查、踌躇不前”
2、学生如果说看到了一只嘲鸫在啄一只幼龟,那么就引导学生“为什么这么危险,小幼龟还出来啊,”再次引到小幼龟的身份,再分析“探”字的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的时候,我们都急死了,向导却若无其事……抓住游客和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同时解决
1、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向导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2、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中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的飞走了。”
课后题:体会极不情愿和颓丧的好处。
处理:通过句子对比让学生明白如果极不情愿表现了向导当时不愿这样做的心情。第二句是一个拟人句,让学生明白用上颓丧一词更加表现了食肉鸟没有吃到小乌龟的那种不高兴的心情。
嘲鸫的颓丧似乎更加印证了我们救下这只小幼龟是多么的正确啊!
(三)导入第五、六自然段
同学们,在加拉巴哥岛的海滩,我们的侦察兵没回来,说明外面是安全的,所以你看课文中是如何描述这一场景的,请同学们自读第五、六自然段,
1、找出文中描写小幼龟多的词语,这也照应了第三自然段开头提到的我们发现的是一个“大”龟巢。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3、教师采访: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你会想什么呢?
4、可是这些小幼龟的美好愿望瞬间就破灭了
5、师:是啊,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多么惨烈的一幕啊。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大家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师总结:我们做了一件多么愚不可及的蠢事啊。出示句子,体会愚不可及的用法。出示句子: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伤心)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三、总结提升
师:是啊,同学们,幼龟入海有原本他们自己的办法,可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的残体,回想我们当时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如果你是向导,此时,你又有什么想说呢?
师:是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啊!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啊,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
大家刚才提到了,我们应该遵循规律(板书:遵循),了解规律,尊重这些规律,才不会好心办了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所要告诉我们的。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还有什么现象是体现自然之道的呢?。我们可以多读读课文,多看看课外书,从书中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四、拓展阅读
五、小练笔:
请你留心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试着把它们详细具体的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