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么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的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的事迹,供大家参考!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的事迹精选篇1
1月19日,薛峰获得中国工程师的最高荣誉——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表彰。作为81位受表彰个人中唯一的建筑师,薛峰曾经主持过很多大型项目,包括50万平方米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航运控指挥中心,50万平方米的内蒙古民族大学,以及民族文化宫改造、友谊宾馆改造、北京东四隆福寺商业步行街改造和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陶瓷馆改造等。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近年来,薛峰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北京老旧小区的改造、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等方面。他说:"小项目,大工程。贴近生活、给群众服务的小项目,却是"让群众能够得到更多获得感"的大工程。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居民可能看不懂图纸,我们建筑师应该用他们听得懂的话把设计讲给他们听。"他说。在沿河口村项目施工的一个多月里,村民们常常来看。而薛峰会把自己的设计理念、村子的风貌讲给他们听,这个沟通的过程让村民们也提前感受到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的事迹精选篇2
在薛峰的设计作品中,处处可见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设计。其主持的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陶瓷馆改造,采用无扰动、轻量、隐形、友好的改造技术,在保护的基础上植入新功能和新场景。主持的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民族文化宫的改造,北京友谊宾馆、北京东四隆福寺商业步行街等改造,在延续场所历史记忆的基础上,强化全龄友好人性化场景。他创建全龄友好无障碍环境“人-环-机”融合理论,主持“拟人”无障碍智能装备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了无障碍产业转型升级。薛峰就是这样,用贴近百姓生活的设计细节让所有人感受到设计中蕴含的温情与关爱。他事不避难,致力于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无障碍“微”设计,而他的许多创新成果和创作灵感也源自于他深厚的为民情怀。
薛峰说我们应该做的是人民建筑师,为人民服务,我觉得这就是工程师的精神。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家一起来提升我们国家整体的建筑环境品质,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场景。
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的事迹精选篇3
在沿河口村的设计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户房子都有一间对外开门的房子用于未来的民宿客房。小街小巷沿街都开了后门,可以用来经营农家乐和特色农产品。村内的街巷都是步行的,村民中心可举办"村晚"的村民聚会,小运动场可举办"村超"体育活动——这个在60天内建成的村落,未来将有希望发展成为一个旅游民宿集群,薛峰甚至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推演了村民家的运营收入来源。
未来具有96间民宿客房的沿河口村,位于北京西侧100公里左右的山里,景色优美,很适合度周末。或许,沿河口村的尝试会成为一个好的开始。
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的事迹精选篇4
薛峰说很多国家采用建筑师负责制,我国近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推行。以北京为例,从2021年开始试点建筑师负责制,主要有3大类:一是公共建筑,二是新建住宅,三是既有改造。我做了很多项既有社区改造建筑师负责制项目,如朝阳区水锥子社区、海淀区北洼西里等。
我认为建筑师负责制会给“好房子”建设带来巨大的变化:第一,思维发生变化,原来是等任务书,但建筑师负责制则要求向前一步,主动调研策划沟通,主动协调多个产业和多个主体;第二,活干细了,无处不设计,建筑师负责制下项目设计更加精细,只有这样建筑设计才能有温度、有味道、有颜值。
不过,建筑师负责制给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业务素质要求高,还要懂管理,要“走出图纸,走进生活”,有追求,有情怀,得是全才。所以说,对人的爱,对人的温度是建设“好房子”的基础。
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的事迹精选篇5
薛峰他主创设计大中型项目近百项。
主持设计了西长安街上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楼(二期工程),亚洲规模最大的绿色航空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航运控指挥中心、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绿色校园-内蒙古民族大学等绿色三星级公共建筑约100万㎡,绿色住区约200万㎡。
主持设计了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民族文化宫改造,著名历史建筑北京友谊宾馆改造等重点更新改造项目。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行业奖6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奖40余项。
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的事迹精选篇6
适逢改革开放的浪潮,薛峰亲身见证了中国建筑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建造已经从最初的粗放式高速发展,慢慢转变为以质量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薛峰表示,中国正在从安全耐久、服务便捷、健康舒适、环境宜居、资源节约等五个方面建造绿色建筑,中国建造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
高速度增长时代的结束,就是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开始。
“中国建造首先应该是绿色建造,从策划到规划设计、到施工、到运维,甚至到拆除,绿色建造应该涵盖建设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叫高质量的绿色建造。”谈到对中国建造的理解时,薛峰这样表述道。
在《以建筑师的视角剖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趋势》一文中,薛峰曾这样描述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以解决实效功能,提高舒适性和环境品质为前提,以全寿命期和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整合为手段,达到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提升性能和品质,最终达到生活品质提升的目的。”
中国建造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原来的粗放式发展,主要看速度,到现在的高质量发展,注重生态和绿色,甚至在未来会实现智慧城市的结合,这是中国建造发展的趋势。
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薛峰的事迹精选篇7
北京市西城区厂甸11号院,是大栅栏片区唯一的楼房住宅小区,楼龄已经40年。3年前,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薛峰主持的一场全龄友好无障碍微改造,让这个旧院换了新颜。
厂甸11号院有居民200多户。改造之前,这是一个环境脏乱、设施破旧的典型老旧小区。违建车棚中堆满“僵尸车”和杂物,被居民称作“花果山”,半米高的地台将花草树木整个包围起来,垃圾随意堆放,居民没有休闲的地方,老人儿童也没有合适的活动地点。这些问题成为薛峰改造的重点。
如今的小区,废弃空间被激活利用,化身公共活动场所。树下随处可见木制座椅,一条塑胶跑道绕行其间,通过无障碍设施的联通,平坡化路面零高差衔接。
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薛峰主持过多项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保护改造,以及村镇社区适老无障碍改造民生工程。2024年1月19日,在“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上,作为81名获奖者之一,薛峰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这是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