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肯定对各类事迹都很熟悉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1)
__,男,1977年3月出生,__村乡村医生。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10多年来扎根农村基层,用爱和坚守呵护全村百姓健康,身残志坚传递医者大爱,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身残志坚,创新建立了“流动村医室”。高马二溪村是一个遍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1890多人,交通不便,村民居住分散,年轻人多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居多,村民缺医少药是常事。应对现实困境加之自己腿脚不便,__特别理解病人的痛苦。千方百计自筹资金几万元配备了一辆新车,将村民常用药和医疗器械装入车内,专门用于日常巡诊和上门治疗,随叫随到,实实在在方便了村民,村民乐哈哈的'称为家门口的村医室。"流动村医室"还免费为村民取送快递,邮件,顺路时常常搭乘村民,全方位便民服务。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不服输,能做事,任劳任怨。作为村医,他心里有一本民情日记。一是为全村1600余人参加医保建档立卡。二是对全村1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了隨访制度。三是对124名贫困户实行重点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送医送药上门。全村谁患病,谁需要定期上门检查了如指掌。双休日基本无休,坚宇村卫生室,流动村医室,农户家三点一线巡诊治疗,把党的温暖送入农户。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2)
__,男,1945年12月出生,__村乡村医生。
安化一中毕业后随伯父学草药、推拿、针灸治病。上世纪70年代,大队经济困难,无钱采购药材,他靠一把锄头挖草药为群众治病,病号仅交五分钱的挂号费,就能免费吃药。当时,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他走门串户进行预防。特别是群众对预防的作用认识不够,拒绝打预防针时,他就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七八十年代,国民经济困难,上级无法调配防暑解毒药物,一到双抢大暑季节,他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天天上山挖草药,洗净煎好后,送到各个生产队的田间地头,让正在劳作的`人民服用。
在五十年的行医历程中,他从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吹雨打,他都坚信人命关天,职责重如泰山,鞠躬尽瘁。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装在心中,几十年来,无一医疗事故。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3)
__,男,196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__村乡村医生。
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看到村民求医困难,正值壮年的__选择留在村里,成为了一名村医,全心全意为乡亲服务,一干就是25年。
__每一天上午坚持在村卫生室坐诊,午时走家串户进行出诊,不是治疗疾病,就是量血压、测血糖,富强村65岁以上的老人有285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__都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他格外关注。
__还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他自己会不定期地办宣传栏,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宣传医改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并主动配合卫生院、村支两委当好开展基层卫生工作的参谋。工作千头万绪,量大任务重,但__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使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使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户户都有明白人,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4)
__,男,1966年6月出生,__村乡村医生。
他87年至今一向在龙塘乡顽沙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水平。
医者父母心,他对患者热情,耐心细致,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要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他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和一个医生的道德。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2019年被评为龙塘乡先进卫生室,个人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一等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5)
__,男,1972年11月出生,奎溪镇言槐村乡村医生。
情系乡村,扎根基层。在溆浦卫校毕业实习两年后,__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自己家乡奎溪镇言槐村当了一名乡村医生。毫无经济基础的他,恳求父亲在农村合作信用社贷款500元到安化医药公司购进一批常用药品便开始了长达30年的乡村医生工作。
他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经常参加各类培训,坚持向镇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2004--2007年他在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中医毕业证书。
__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可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基层三级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6)
__,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坪镇百选村乡村医生。
该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扎实的医学功底,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业至今,未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从未与病人产生过一例纠纷。患者们都纷纷表示,张医生是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该经常在辖区内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宣传资料,将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每家每户。他还定时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向村民宣传国家方针政策、防病治病的'科学方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等。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完善了孕产妇花名册,及时通知他们去医院体检,并在产后进行访视。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7)
__,男,1946年4月出生,__乡村医生。
古稀之年的村医。__二十来岁开始学习中医,在1968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赤脚医生,从此,风里来雨里去为当地老百姓看病,不管白天黑夜随喊随到,父老乡亲都叫他“方便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都是插双季稻,在农忙季节,钩端螺旋体病毒是常见病。一年,钩端螺旋体大流行,他既要搞好双抢,又要出诊,有时还要把高热钩端螺旋体病人送入公社医院,在多重工作的压力下,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改为民服务本色。
xxxx暴发于春节期间,人口流动性大,且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的较多。74岁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临时受命,不顾天寒地冻,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到返乡人员家去登记和测量体温,因年纪较大不能开车或骑摩托车,只能靠步行,有时脚痛得夜不能寐,但他总是能扎实完成每一项工作。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8)
__,男,1969年9月出生,__村乡村医生。
自从立志投身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他25年如一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坚决抵制假冒伪劣药品和执行基本药物制度,每年考核均为优秀,无医疗事故,无医疗纠纷,无处罚记录。
__虽学历不高,喜欢思考,喜欢钻研,喜欢读书,习惯一边工作一边用心探索,所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及时救助心律严重失常,心界明显扩大的患者;将摔倒撞破头的空巢老人及时送医等等。
他热爱本职工作,以诚信为本,患者至上为从业宗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关注重点人群,帮扶弱势群体,只要村民有需求,不分严寒酷暑,或者深更半夜,都随叫随到,为每一位患者悉心诊治。对于重点人群和残疾人员家庭,挨家挨户宣讲健康知识,免费健康检查,帮忙大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真正担负起为大家守护健康的职责。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9)
__,男,197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__村乡村医生。
情系山乡,扎根基层好儿郎。20余年来他走村串户、无私奉献,他的足迹遍布新云马村的各个角落,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到了预产期、谁家的孩子该接何种疫苗了,他都了如指掌,被村民誉为“保护神”。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2年被评为益阳市首届五十佳乡村医生。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年荣获先进个人,所在卫生室年年被评为先进卫生室,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德泽百姓,为民解难为己任。不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村民的病痛是他最牵挂的.。他不计个人得失,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哪里艰难就往哪里闯,一个电话,他立刻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室救治,有时遇到疑难杂症一时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忙病人转到镇医院或毗邻的溆浦县级医院。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村民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烈家属重点关照,对贫困家庭重点帮扶。
技惊四方、乡土郎中美名扬。他医术精湛,农村常见病治疗信手拈来,用中医推拿、针灸诊治村民的颈、肩、腰、腿疼痛,还能将多年积累的行医经验加上祖传秘方解决疑难病症,名声远扬,连邻近新云马村的溆浦县附近乡镇村民都慕名而至。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10)
__,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83年刚毕业,__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__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__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一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十分多,并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__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__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景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最终,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__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来,__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三十年来,__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简便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__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一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11)
__,男,38岁,中专文化,执业全科医师,__村人。自1993年至今担任乡村医生,17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__安排在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大别山革命老区岳西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余人,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3年他毅然辞去卫生院工作,只身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全科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镇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__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一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明白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县医院传染科理解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一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十分多,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简便愉快的节日。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__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__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主任,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__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去年11月,__被评为全县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当引__为自豪,以__为榜样,像他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12)
__,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__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立即给他输上液体,并帮助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咨询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无数次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农村医护人员感人事迹(篇13)
__,男,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11月出生。2007年7月毕业于__市中医药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中专学历。1993年起在__县红庙镇东村卫生室工作至今,现为该村卫生室负责人。
__热爱本职工作,扎根农村基层,热情为群众服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遵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尊重长者,深受群众好评。20年来,他累计接诊近百万人次,出诊10万人次。
行医过程中,__一直关心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的群众,给这些人看病,他从不推托,治疗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2011年12月的一天,本村王双喜70多岁的.母亲在女儿的陪同下洗澡时,突然晕厥摔倒,不省人事,__赶到后紧急进行救治,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护送老人到县医院,为老人垫付医疗费5000元,使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而转危为安。1997年1月的一天夜晚,本村孟三孩的母亲患急性哮喘,呼吸困难,夜里1点多钟叫他出诊,他不顾寒冷,急忙穿上衣服,带上应急药品,一路小跑往病人家赶,由于雪天路滑,摔了一跤,他不顾左膝关节疼痛,急忙爬起,继续赶路,及时给老人用上了药,守护了三个多小时,直到老人的病情稳定后才离去,可他的左腿瘸了半个多月才好。在他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这种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事情不胜枚举。
他所负责的村卫生室制度完善,资料齐全,管理规范,在当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由于成绩突出,红庙镇东村卫生室和他本人多次受到市、县表彰。该村卫生室被__市卫生局评为“2009年度__市文明村卫生室”。2012年被红庙镇卫生院评为“一体化管理示范卫生室”。他本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2005年被红庙镇卫生院评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被红庙卫生院评为“传染病防治先进个人”。2010年被红庙卫生院评为“手足口病防控先进工作者”。2011年在全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绩效考核中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