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欢迎大家分享。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篇1)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件让我感动的事。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名叫花花的小女孩,8岁,本来正是上学的好时间,但是她因为没有报进学校而不能上学了。可是却有一位好心的女士愿意在自己等车的时候为花花教课文,并每天按时来批改她的作业。最后,因为这件事登在了报纸上,看的人非常多,所以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为花花捐钱让她读小学。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看到了这则报道,我认为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位教花花课文的女士。因为她在利用自己的`点滴时间教花花,如果我们大家都利用自己的点滴力量去帮助一些我们身边有困难的人,那我们的大世界一定就会充满爱意。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篇2)
人的一生总会有些事让你感动,它们就像一颗颗泪珠,在我心底回旋,打转……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了一群小蚂蚁,它们那么小,可我没想到的是它们那么团结。我看见一只小蚂蚁用触角跟另一只小蚂蚁交流,随后,就来了一拨“蚂蚁大军”来搬运食物。我决得很有趣,就掰了几颗玉米粒扔在地上,它们就齐心协力把玉米粒搬回蚂蚁洞,可是它们好像发现洞口太小了,就开始吃玉米粒,但总会留一半给洞内的'同伴分享,这让我感动。
我在网上也看到过关于蚂蚁的文章,比如说:蚂蚁很团结,每次着火时,它们都会团成一个球,滚出火域,最外面那一层的蚂蚁怎么都不肯放手。
团结就是力量。这种精神着实让我感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蚂蚁学习。
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篇3)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令人感动的事,这些是好像一颗颗海底闪耀的`珍珠,藏在我们的心中。现在,我就来挑一颗最闪亮的珍珠给你们瞧一瞧吧!
那是一个寒冬的晚上,北风呼啸。大街上除了我,没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阵冷风吹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哆嗦。我一边走一边幻想着:要是有一个人来给我送回家该多好啊!这样,我就不用走这么远的路,就可以早点到家了。
突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的大哥哥从我身边经过,正好碰到了我,因为车速太快,一下子就把我撞倒了,他一看撞到了人,马上骑着自行车逃之夭夭。
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篇4)
这位盲人老奶奶虽不能看到自然的光明,却拥有满心的阳光,她把这阳光变成了路灯。
”周围的事物都好像被这位老奶奶的行为所感动的',连空气都好像凝固了。等服务员回过神来时,盲人老奶奶已经拄着拐杖悄悄地离去了。
可是你……”原来,服务员早已知道这是一位盲人老奶奶。
这时,一位盲人老奶奶也同时来到电业局,她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向服务台。
“对,我是一位盲人,根本不需要装什么路灯,但,每当我坐在屋里时,经常听见外面夜行人走路摔倒的声音。
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篇5)
元旦那天,我去苏州玩,遇见的一件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在苏州的闹市区石路步行街。我在公交站上等车,一位中年妇女在向我身边的人要钱。我一般有一个原则,要饭的除了老人和残疾人,一概不给钱。一看是一个中年妇女,怕她来问我要,于是主动躲到了一边。可就在这时,一个外地打工的小女孩却从很远的远处跑过来,向要饭的手里的饭盆里放了一元钱。还和她说:我今天只有一元硬币。
我想,无论从那一方面说,我都应该比那个小女孩更有给钱的条件,为什么她能这样主动献出,而我却要退却呢?难道就因为她不是老人和残疾人就没有接受的条件了吗?
尽管天是冷的',但我的脸上却是热辣辣的。
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篇6)
学雷锋,做好事,一句朴素的话语流传了40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热血儿女,商丘籍深圳市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司机袁成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对雷锋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被誉为“活雷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镜子”。袁成友平凡的人生在雷锋精神照耀下辉映出亮丽的光环,温暖了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从小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他的心中形成了执着的信念和追求
袁成友1966年出生于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都是老实勤恳的`农民。早些年,袁成友的父母因生活贫困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受过很多人的接济。满怀感恩之心,他们就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困难的人。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袁成友早早就明白了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道理。
在袁成友出生的那个年代,人人都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伴着这熟悉的歌声,小成友渐渐长大,学雷锋做好事就像一粒种子种在了他的心中,并且生了根、发了芽,使他形成了执着的信念和追求。
中学毕业后,满怀期望的袁成友到宋集镇政府当了一名保安。虽然是一名编外的临时工,但袁成友却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值好每一个班。上班一个月,袁成友凭着细心和勇敢,帮助镇派出所一举抓获了两个十多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伸张了正义,颇得群众好评。
当保安虽然工资不高,但总算有了微薄的收入,袁成友就时常在心里合计着怎样帮助别人。镇东头有一个五保老人叫张李氏,一个人生活比较孤苦,袁成友就热情相助。他时常过去给老人打水扫地,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老人买吃买穿,老人感动得逢人就夸成友的好,说成友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袁成友接济老人多年,甚至离家到深圳后也没忘经常寄钱给老人,直至前年老人去世。
袁成友不仅特别照顾张李氏老人,心里还装着身边所有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1995年春节,他拿出500元钱给多位五保老人添置了新衣,并以儿子的名义又捐出100元,买了吃的用的,带着年幼的儿子一起给老人送去。在袁成友的影响下,镇村干部也纷纷给老人捐款相助。宋集镇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袁成友走到哪里,就把爱心带到哪里。有一次,他带着孩子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刚走到医院对面的马路边,袁成友发现地上躺着一位70来岁的老人在呻吟。顾不上给孩子看病,袁成友急忙把老人扶到路边的一家诊所里,让诊所的医生给老人看病。
诊所的医生不屑一顾地说:“老人拉肚子,昨天刚给他打了吊针,他又没钱给付,像这样我们哪能赔得起。”袁成友一听就急了,连忙从兜里掏出200元钱说:“这些钱够不够,先押这儿给老人看病,救人要紧,不够我再来垫。”老人激动不已,连声说:“今天真是遇上了大好人。”
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篇7)
“线路出现故障,影响负荷监视和分合。”国网株洲调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的专用线路通信异常。这个情况马上被当班调控员文章(上图。本报记者杜若原摄)发现。他第一时间从数据中研判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和后果,并紧急向值班调度报告。抢修指令从这里发出后,故障很快排除。此刻,株洲市中心医院依然灯火通明,救治xxxx患者的工作井然有序。“他们救护患者,我们守护医院。”文章说。
调控中心大大小小的屏幕中,各种数据信息不停地跳动着,从盯住大屏小屏的专注眼神里,才能感受到这里非同一般的紧张。抗击疫情期间,调控中心的重点工作就是确保全市62家定点医院、隔离观察场所等的用电安全。
“昨晚雷雨大风天气,市区配网发生了线路跳闸,目前已全部恢复送电……”1月26日清晨,调控大厅里,彻夜未眠的文章与同事交班。同时,他转交了一份疫情防控重点用户详细记录,并嘱咐同事这些定点医院的'保障丝毫都不能马虎。
疫情突发,后方保障也是一场战斗。“特别累,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6倍。但是特殊时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又特别自豪。”文章说。要从上万条数据中及时发现异常,并能准确研判出故障原因,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水平,更需要责任与担当。
别看文章才26岁,长得瘦削白净,说话慢条斯理,但工作起来毫不马虎,监控大屏、熟练巡线、精准研判。疫情发生后,他连续值守了一个多月。在疫情防控期间,调度台平均每天要接听200多个电话,处理1000余条监控信息,文章和同事们站在第一线,有条不紊地做好紧急缺陷及故障的处理,用专业和责任守护着城市的光明。
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篇8)
一个78岁的老人,20年来绝大多数日子里拉着七八百斤的煤饼叫卖,每卖100斤只赚两三元。但听说地震消息后,他捐出1.1万元。在邻居们的记忆中,他省吃俭用,连菜也舍不得买,但为雪灾捐款、为抗洪捐款、为修桥修路捐款,他从不吝啬——
20年来,除了过年那几天,陆松芳都用板车拉着煤饼,走街串巷寻找买主。他长得瘦小干瘪得如同秋收后遗落在田野里的秕谷。他已经78岁了,却每天拉着七八百斤重的煤饼沿街叫卖。每卖掉100斤只赚两三元的差价。但在听到四川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他拿出1.1万元,捐给灾区。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他很少花钱。清晨醒来,用前一天剩在脸盆里的小半盆水洗脸,然后掀开床边矮桌上的一个纱饭罩,取出一碗剩饭,用热水泡一下当早饭。常常没有任何下饭的菜,就连一点咸菜也没有。偶尔,他才给自己买上一个三块钱的盒饭。
他住在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木屋里,月租30元。在浙江德清新市镇上,这几乎是最便宜的地方。窗玻璃裂着各种破口,屋里只有床和一张看不清颜色的小矮桌。一盏10瓦的电灯,是唯一的电器。墙壁上贴着掉了色的旧挂历,很多墙皮已经开裂,黑色的大蟑螂展开翅膀,不时在墙上飞来飞去,甚至会撞到陆松芳的身上。一根塑料绳从墙壁连到床架上,上面挂着十几件破烂的、看不出颜色的旧衣服。地上堆着十几双不同尺码和风格的旧鞋,大多是他捡回来的。
“一个卖煤饼的怎么能捐这么多钱?”当他把钱塞进捐款箱时,围观的人群发出这样的议论。
当镇上其他几个同行已经开上拖拉机或小货车卖煤饼时,陆松芳依然拉着平板车叫卖。他满头白发,身高只有1.50米。58岁那年,他从老家来到新市镇拉煤,长年的重体力劳动,使得他的身体有些佝偻。
通常,他早上六七点钟就赶到镇上最后一家煤饼厂,工友们会帮着将二三十箱煤饼装上他的平板车,每箱30斤。他冲着大伙儿点头笑笑,算是谢过。然后把车绳往右肩上一套,便开始了一天的买卖营生。
从煤饼厂走上公路,是最艰难的一段,先是大约有50米长的一段陡坡,一上公路又是一段上桥的路,约有一二百米。陆松芳不得不使尽全身力气拉着沉重的板车往上挪。每当这个时候,他的身子弯得很低,头几乎要碰到路面。有时候,工友们会帮他一把,把车推上大桥。
20年来,他的客户日渐稀少,如今只有那些路边的小吃店才会光顾他的生意。因为他卖出的煤饼最多,也因为他拉板车确实辛苦,煤饼厂卖给他的煤饼,每箱要比别人便宜一毛钱。
优秀感人事迹作文200(篇9)
“这里还要再贴上标识,让人一眼就知道该干什么。”
“这个地方防护密闭性还不够,重新做密封。”
2月19日一大早,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丹对防护区域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细致入微的她,生怕有丝毫疏漏。当天下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接收了第一批55名xxxx患者。
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队员李丹接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控制科,担任主任。当时,这里还是一座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在建医院。经过50多个小时的准备,医院具备了接收首批患者的条件。
从军27年的李丹,长期负责火箭军X基地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今战斗在新的岗位,仍与感染控制打交道。李丹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搭起阻断病毒的‘健康之门’,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李丹手中总是拿着一个本子。记者看到,上面记满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到协调解决整个医院的防护消毒、垃圾处理等,小到医疗区、缓冲区一扇门窗的密封,已经解决的打上了钩,特别重要的`画上了横线。
与病魔较量,就是与时间赛跑。主管护师赵晓林心疼地说:“昨天,李丹主任从一大早忙到夜里11点半,晚饭都没顾上吃。”李丹笑了笑:“医院早一分钟具备条件,就能早一分钟救治患者。能不着急吗?”
李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严格,是对生命的承诺。”采访中,正好赶上一批医用物资运达,李丹和同事们连忙进行验收、登记、入库,她不停地叮嘱大家:“这和我们导弹接装一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必须做到绝对安全可靠。”
忙完物资接收,上楼看到几名医护人员正在穿戴防护衣,李丹赶紧上前挨个儿进行检查,发现一名护士有几根头发还在外面,立马严肃起来:“这就是战场,容不得一丁点的粗心,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持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