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个人事迹2024(精选5篇)

时间:2024-10-09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个人事迹来了,路生梅的贡献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个人事迹2024(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个人事迹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个人事迹精选篇1

在一声声鸣笛中,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梳着精致的小辫子,身着姑姑给她新买的藏蓝色棉猴,脚踩塑料底条绒棉鞋,自信地登上西行的火车。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这趟西行,是路生梅在用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敞篷卡车在山路上蜿蜒前行,经过关中平原,驶上黄土高原,个头矮小的路生梅蹲在一群老乡中间冻得瑟瑟发抖。这样艰苦的场景,她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拗口的陕北话我一句也听不懂。为了鼓劲儿,我背诵起喜欢的诗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瞧着窗外越来越荒凉的景象,路生梅心里越来越没底。

辗转700多公里后,佳县到了。

即使作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一下车,眼前的环境还是让路生梅吃了一惊:自己要入职的佳县人民医院,竟然是墙皮脱落的几孔破旧窑洞。

当时的陕北,群众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生活远比她想象得还艰苦。

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她靠驴拉黄河水,用纱布过滤沉淀后喝,“讲卫生”的她只好改变生活习惯。

没有舒适的床,不会烧炕的她便蜷缩在冰冷的硬土炕上,直到老乡发现后,才帮忙给她烧了炕。

大家都说,北京来的大夫,应该啥病都能治。为了不让患者失望,学儿科专业的路生梅白天治病、晚上“充电”,自学了妇产科、皮肤科等科的专业知识。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个人事迹精选篇2

________于2024年9月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路生梅医生被授予“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

路生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1月生,北京市人,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

她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西北革命老区的基层医院,始终坚定“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守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

她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儿童计划免疫,大幅降低当地婴儿死亡率,累计接诊患者超过15万人次。

退休后,坚持定期义诊、治病救人。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2021年,路生梅入选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最美医生”。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个人事迹精选篇3

路生梅在北京长大,她曾经的理想是成为北京知名大医院的儿科医生。1968年,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即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榆林佳县工作,如今已经54年。

路生梅:我已经78岁了,我在北京生活了24年,在佳县生活了54年。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佳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会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条件艰苦,整个佳县人民医院就是两排老式窑洞,只有4个医生,2个护士。住在窑洞里,路生梅的日常用水都得靠驴从黄河里拉,沉淀后才能喝,而且每天只有一瓢。

同事和老乡们主动教路生梅如何生火烧炕,还有人拿出在当时很珍贵的鸡蛋、大枣送给她。对于老乡们的纯朴和温暖,路生梅的回报是学习,学着从儿科医生成为全科医生。

路生梅:当时整个榆林地区12个县,儿科科班出身的、属于儿科系毕业的大学生只有我一个人。我学儿科的,内科的病我也要治,如果下乡巡回医疗,外科的疾病也要治。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个人事迹精选篇4

路生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1月生,北京市人,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

当年,她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西北革命老区的基层医院,始终坚定“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守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

路生梅很震惊,从没想到世上竟有这么荒凉、艰苦的地方。她跟当地人一样住窑洞,吃糠咽菜,喝着浑浊的黄河水,还动不动就一身跳蚤、虱子。

比起生活条件艰苦,更让路生梅震惊的是,当地老百姓医疗常识极度匮乏,一些愚昧、错误的生产观念和育儿习俗,导致很多孩子死亡。

一天下午,一对夫妻背着生病的孩子赶来医院找到路生梅。路生梅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被子,却发现被裹在里面的孩子已呼吸困难。尽管她竭尽全力,也没把孩子抢救回来。

路生梅从夫妻俩的哭诉中了解到,他们是从佳县农村赶过来的。孩子发高烧、咳嗽后用了一些土办法医治,直到孩子昏迷才跑来医院。

当时,佳县贫穷而闭塞,有很多迷信思想和愚昧习俗。因为延误病情,孩子夭折、发生生命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

路生梅人民医护工作者个人事迹精选篇5

让路生梅下决心留下来的,是两次难忘的出诊。

有一次,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路生梅走了十几里路,摔了四十多跤,到患者家时几乎成了一个泥人。患者是个孩子,得了麻疹肺炎。这是种典型的呼吸系统传染疾病。经过一系列治疗,孩子的病情终于稳定。路生梅刚松了口气,有村民告诉她,还有几个孩子得了同样的病。路生梅果断将患儿集中在一起,阻断了传染源。

几天后,孩子们痊愈了。临走时,孩子的母亲拉住路生梅,塞给她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原来,老乡已悄悄量了她的脚底尺寸。看着大姐熬夜通红的双眼,路生梅感动得说不出话。

另一次难忘的出诊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路生梅徒步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位待产妇家中。到了产妇家中,路生梅惊呆了。产妇就在一个土袋子上生孩子,血渗到了土里面,老人正准备用一把家用剪子来铰脐带。她一把抢过剪子,一边向家属解释,一边迅速拿出消毒器械,给孩子断脐、包裹。

这一幕让路生梅终生难忘,当天她就拿出纸笔,坐在书桌前向医院党组织郑重地写了一份____。那一刻,她像一名即将冲上前线的战士,坚定地写下自己的承诺:“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