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是怎样的?赵九章的科研成就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5赵九章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5篇(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赵九章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1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我国也决定要搞自己的人造卫星。赵九章这位年过半百的气象学家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创建我国的空间物理学。1959年,他首先在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了以开展空间物理研究为目的的磁暴组,继而筹建等离子体模拟实验室。虽然地磁与空间现象有一定的联系,但对空间物理本身,大部分人包括他自己都比较生疏。为此,赵九章亲临第一线举办讨论班,又当老师又当学生,每个主要成员负责讲授一部分和自己工作有关的基础理论,而他则主讲刚自学的宇宙电动力学。在调研大量文献的过程中,他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和年轻人一起看文献、推导公式,他一旦学到一个新概念,总打电话叫同志到办公室或家里,他家的小黑板也成了讨论和学习的重要工具。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赵九章虽然在学术上很民主,但对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求很严谨,研究所的一些重要论文送刊前他是要亲自审阅的。当时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在国际上刚开始不久,有一位年轻同志利用当时国内很小的计算机做了一个在国内是首次的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是相当不错的,但模拟的风速按计算机算出的结果写了10.11米/秒。赵九章阅后说,风速的观测误差至少是1米/秒,那么在计算结果中小数点后面还写了两位数,这有什么意义,把一些无用的数字写上去,看上去很严谨,实际上是不科学。从这一个小事可以看到赵九章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年轻人的严格要求。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同时,赵九章在学术上从不固执己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尤其赞赏能在学术见解上驳倒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陶诗言受赵九章指导时,赵九章经常鼓励他提出不同意见。对陶诗言的不同意见赵九章总是认真考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巢纪平写了一篇关于建立中、小尺度大气运动方程组的文章送给赵九章审阅。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当时中、小尺度大气运动的研究刚开始,熟悉的人不多,而巢纪平的文章写的过长,体系和条理都不够清晰。两个月后赵九章把巢纪平叫到家里说:“我看第一遍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想把稿子退给你,一想你还不是那种爱胡说的人,就把稿子放在旁边。放了两个月,又看了第二遍,才清楚你在说什么,当然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关于这篇文章,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中写道:“公元1962年,中国巢纪平建立中、小尺度运动方程组。”赵九章这种爱护年轻人、帮助他们成长的精神,至今让巢纪平铭刻在心。
赵九章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2
赵九章曾受教于叶企孙、吴有训等我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名师,名师们的教诲培养和高风亮节使他受益匪浅,奠定了他一生重视教育、科学报国的思想基础。1938年,自德国回来的他继承了老师们的优良传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他不仅热爱教学,也善于教学。一直到调任气象研究所,他仍然在国立中央大学当兼职教授,讲授动力气象学。
1958年,中国科学院申请试办一所新型的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九章对中国科大的建立非常支持,并在当时原定拟设立十二个系的基础上建议设立第十三系——应用地球物理系,得到中国科学院领导的批准,而后被任命为首任系主任。
在中国科大主持建立应用地球物理系后,从教育计划的安排、课程的设置到教员的安排、教材的编写,赵九章都是亲力亲为。他请来中国科学院的名师,有严济慈讲授“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有陈芳允讲授“无线电”,有钱临照讲授“光学”。另外,还有顾震潮任气象教研室主任、傅承义任地震教研室主任、秦馨菱任遥测遥控教研室主任,由学部委员们组成的这支教师团队阵容强大,气势恢宏。
当时中国科大的教员很多是地球物理所的研究人员,赵九章为每个教员都安排了研究方向,而且要承担课程。他自己也登上讲台给同学们讲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就亲自编写讲义。同时,他主持的“高空大气物理”课程是由许多老师共同讲授,每个老师都讲当时自己在做的课题,一下子把学生带到科研的最前沿。
赵九章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3
赵九章于 1907 年 10 月 15 日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一个中医世家,籍贯浙江湖州。自幼聪慧的他,经历了诸多坎坷与磨难,却始终坚定地追寻着科学救国的道路。他曾在上海交易所当过学徒,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中学物理教材。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叶企孙等名师,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1935 年,赵九章赴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师从气象学家菲克尔,1938 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
回国后的赵九章,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同时进行气象学研究。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他的家庭生活也十分贫困,女儿出生时的第一件衣服竟是用袜子缝制而成。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他在气象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国气象学走向数理化的道路。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事件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科学家们。赵九章积极倡导中国发展自己的人造卫星,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科学家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探空火箭开始,逐步探索人造卫星的技术。
赵九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重视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人才,如叶笃正、陶诗言、谢义炳、赵柏林、周秀骥、巢纪平、陈颙、闵桂荣、刘振兴、王水等院士,以及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家顾震潮教授、气象学家朱岗昆教授、南京气象学院顾钧禧教授等。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赵九章遭受了残酷的迫害。1968 年 10 月 26 日,他不堪忍受折磨,服用大量安眠药自尽,一代科学巨匠就这样悲惨地离开了人世。直到 1978 年,赵九章才得以平反昭雪。
赵九章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4
1938年,完成博士论文的赵九章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国征程。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赵九章坚守岗位,守护珍贵的气象资料和器材,不惧战争威胁。国民党离开大陆前夕,曾命令中央研究院各所迁往台湾,也被赵九章断然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物理学和气象学的双重科学背景,赵九章备受国家重视。扛起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重担,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物理人才,解决了我国物理方面人才紧缺的难题。同时,赵九章还在高校任教,为国家培养大气、遥测等方面的人才。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轰动世界。赵九章的热血也随之沸腾起来,他做了多场关于人造卫星的科普报告。次年,_______向全国人民宣布:“我们也要搞一点点人造卫星!
在赵九章等人的倡议和推动下,党中央很快同意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制造人造卫星。中国科学院快速成立了“581”组,负责卫星研制的工作。钱学森任组长,赵九章任副组长,技术方面主要由赵九章负责。
1958年10月,中国率团访问苏联,进行科学交流。苏联表面友好,背地里却始终防着中国。对于卫星研制、发射当中的关键技术,不肯向中国透露半点儿。回国后赵九章不无感慨地说:“靠天靠地靠不住,发展宇航科学,主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赵九章上报此次考察工作的时候说:“美国、苏联发射了这么多卫星,但重要资料一定是保密的,不会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卫星,有自己的探测手段,只有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走到空间科学的最前沿。”
赵九章两弹一星功勋事迹范文篇5
不久前,赵九章率领中国大气物理科学代表团出访苏联,希望能够学到苏联先进的航天技术。
就在一年之前,1957年10月4日,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腾空而起,冲破了大气层,射入了浩瀚的太空,从此开启了人类新空间时代。赵九章也因此激动得彻夜难眠。
作为一名空间物理学家,他深深地意识到卫星上天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国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气象学、宇宙空间学研究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他心想:现在苏联的卫星已经上天,我们国家的卫星也能上天,那我此生无憾了。为了祖国的卫星,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青春和生命。
想到这里,赵九章再也坐不住了。他坐起来展开稿纸,写下了自己的三点思考:
第一是发展空间技术,实现卫星上天;
第二是发展空间,科学探究卫星上天对宇宙空间研究的影响;
第三是发展空间应用,让卫星为改造、改善人民生活而服务。
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赵九章用一条直线把它的三个思考连接到了一起,这就是他为祖国的卫星事业部署的三部曲。
出访苏联,学习卫星知识,只是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但是没想到第一步就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
原来所谓的苏联老大哥只带中国代表团参观了一些附属的设备和模型,真正的卫星和火箭,他们连看都没让看,而且处处受到监听和监视。
回来的飞机上,赵九章暗下决心,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