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年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必看5篇)

时间:2024-11-18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2024年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必看5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是什么样的呢?郭永怀是怎样获得两弹一星荣誉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篇1】

郭永怀,山东荣成人,1909年生。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赴加拿大、美国留学。1956年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我国核弹、导弹、人造卫星的研制过程。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享年59岁。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郭永怀激动万分,作为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终于有了报效祖国的时机。但是由于中美关系紧张,他回国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1955年,日内瓦外交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人民赢得了外交上的胜利,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学生出境的禁令。10月,钱学森回国了。临行时,钱学森和师弟郭永怀约定,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崛起效力。当时的郭永怀已是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月工资高达800美元,这还不包括他的稿酬、科研酬劳等收入,生活十分富足。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回忆:“钱学森一归国,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那时美国的许多朋友、包括已经加入美籍的华人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记挂着那个贫穷的国家呢?”对此,他坚定地说:“我当年出国,就是为了学成后回国!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篇2】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或追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是23人中唯一的烈士。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一架小型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不幸失火坠毁。机舱内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他们是中科院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当把他们分开后,两人紧贴的胸部掉出一个完好无损的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绝密文件是从青海试验基地带回北京的热核导弹试验数据。见此情景,在场所有人都哭了。周恩来总理和钱学森在第一时间闻讯后也失声痛哭。20天后,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俩“烈士”称号,同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1909年,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郭永怀从小放牛拾柴,9岁才上学。他成绩一直拔尖,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学校里有一些学生嫌郭永怀土气,不屑与他为伍,而郭永怀则与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寒门子弟组织了一个新颖的读书会——微社。他们平时相互切磋砥砺,星期日聚会,汇报交流学习心得,数年如一日。

1931年,郭永怀升上本科后攻读物理专业,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5年毕业后,他被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篇3】

年轻时,俞鸿儒参加了两次高考。新中国成立前,在同济大学读了三年数学;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原大连工学院念了四年机械。28岁那年,俞鸿儒考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导师是“两弹一星”元勋、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先生。

郭永怀1956年从美国回到祖国,回国前他就已经预见到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而高性能、大尺寸的高超声速风洞是设计航天飞行器必不可缺的。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能够人工产生可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从而发现设计缺陷并改进。当时主管中科院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曾说:“搞科学,好比下围棋,忙里要注意安排几个闲子,扶植一些冷门,到必要时就用上了。”于是,郭永怀开始布下一颗“闲子”。

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研究组,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回忆这段往事,俞鸿儒说:“那时国外也刚刚开始做。激波风洞都没听说过,郭永怀先生说你做做看吧!”

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于是俞鸿儒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

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篇4】

郭永怀于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荣成一个农村家庭,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8年他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庚子赔款名单赴英留学。1941年辗转成为了冯卡门的弟子,和钱学森成为了师兄弟。

在中国正处于困难时期的岁月里,海外游子纷纷递交回国申请书,期望一起共建新中国。但是由于美国的阻挠,被审查、幽禁、没收资料、甚至无休止的骚扰,想尽了一切办法阻止他们回国。当美国人问郭永怀:“如果美国和中国开战,你会不会为美国效力?”郭永怀用标准的英文响亮的回答道:“NO!”为了能够顺利回到祖国,郭永怀将在美国积累十几年的大批科研资料、讲义、手稿尽数焚烧。他当着美国朋友的面将厚厚的一摞重要手稿扔进火堆燃起熊熊大火。他下定决心,必须回国!

最终在1956年,郭永怀带着家人踏上了回国的旋梯。回到祖国后,郭永怀和钱学森等一众学者共同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为中国组建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郭永怀先进事迹材料【篇5】

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与钱学森、钱伟长成为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的同门师兄弟。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郭永怀经过4年多的辛勤研究,终于在跨声速难题的理论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许多名校和企业都来聘请他。郭永怀选择了到动力学科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康奈尔大学,参与创办航空研究生院。

美方给了他一张表,上面有一项选择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虽然不同意就会失去涉密研究资格,但郭永怀还是毫不犹豫地填了“NO”。一次,郭永怀在康奈尔大学做学术报告,他渊博的学识、修长的身材、谦逊的风度吸引了前来聆听的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留学生李佩。李佩谈吐文雅、举止娴静、服饰得体,也引起了郭永怀的注意。由于都喜欢古典音乐,两人越走越近。

1948年春,他们在纽约州小城绮色佳市市政厅结婚,市长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婚后,他们把家安置在绮色佳市中心的一幢三层花园别墅,步行15分钟就可抵达著名的绮色佳瀑布,周围有博物馆、图书馆、咖啡馆和中小学校。那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活宁静、富足、幸福。李佩将家布置得温馨舒适,他们在晚餐后一起喝咖啡、听音乐、散步,并一同招待朋友、同事和学生。

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侨民可自由回国的协议后,钱学森马上回国了。美国移民局派人劝说郭永怀留下,得到的回答也是要回国。郭永怀回国意图一显露,他住所附近突然多了不少暗中监视他的陌生人。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