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4篇)

时间:2024-05-13 其他心得 我要投稿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4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4篇)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课上,宇航员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多实验,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太空里转身。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转身?大家一定觉得这很简单吧,想怎么转就怎么转。在太空里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一转,你有可能飞;再转,可你使出了吃奶的劲,却发现自己的身体纹丝不动。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转身呢?那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是怎么挑战这个艰巨的任务的。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第一种方法是用游泳的方法挑战转身。只见男宇航员叶老师一离开位置就飞了起来,在太空舱里飞来飞去,完全没有了方向感,更别说什么可以挑战成功,能找到方向感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是我,怕早就吓得哇哇大叫来吧,你想,身体不受大脑控制的飞来飞去,下不来,又站不稳。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第二种方法是用嘴巴吹一口气。嘴巴吹气身体就会转弯?这不是说梦话吧!不过,现实就是这样神奇,只见叶老师一吹气,身体真的转了起来。可是,这个动作可坚持不了多久。如果吹的时间太长,身体就有可能会缺氧,所以男宇航员吹了一会儿就停了下来,连连叫道:“不行了!不行了!”第二次挑战又失败了。我不可思议地看着视频,心想:“转身都那么难,太空生活真不容易啊!”

  第三个方法开始了。这一次女宇航员让男老师把双手侧平举,然后举起一只手,用力甩动。身体就转动起来了。但是,如果把双手放胸前的时候,身体就会转得更快,像一个拼命旋转的小陀螺。可转的时间长了就会头晕,所以也没有转很长时间给我们表演。我觉的那一定很刺激,不亚于玩过山车的感觉,还可以看周边场景那才叫一个好玩。

  第四个是和地面上一样的动作一样的方法,在太空展示的时候身体想要向左但手却向右,反之相反,转了好几次可还是不行,刚要下来却还飞了起来,不知是没站稳还是一下子转不下来了。这一个场面差一点把我给笑死了。

  第五个方法也是女宇航员想出来的。她一只手在那转转了过去,女宇航员要他换一只手再来试试,也转了过去,终于挑战成功了。

  这一次“天宫课堂”真的让我大开眼见。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

  20__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此次“天宫课堂”是“太空授课”的延续。和8年前一样,今天这堂课的讲授者依然有王亚平老师。但不同的是,这堂课的讲台更大了——在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内,未来还将拥有“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课程表的内容更丰富了——增添了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等新环节。

  航天员老师们也热情地给同学们送来太空祝福。翟志刚:“太空科技,奥秘无穷,未来属于你们!”叶光富:“天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希望同学们张开梦想的风帆,向无尽的宇宙远航。”王亚平:“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此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迈出了一大步。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伟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3

  今天下午的三点四十分,“神舟十三号”里的崔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教师”为我们讲授了一堂关于在外太空生活的课程,我听完之后感觉非常有意思,也收获了很多。

  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漂浮着的陀螺,之后,就陆续出现了三位老师,首先登场的呢,就是王亚平老师,她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在太空舱里的东西,比如:太空跑台,太空橱柜,饮水分配器等等。我认为太空真的很奇妙,在太空舱里的太空厨房功能很全,以致他们还可以吃到鲜苹果,王亚平老师还告诉我们在太空中如果看上去胖胖的,是因微重力致血液上涌,也让我们知道了在太空中如果长时间不锻炼会影响健康。

  在王老师的一步一步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叶光富老师和崔志刚老师,他们两个则是给我们介绍了叶老师身上穿的服装——企鹅服,它在许多地方都有一些拉带,也可以对抗肌肉萎缩心管血功能下降,很神奇吧,小小的服装背后,迎来的竟是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之后,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太空细胞学实验。等同于他们开展的是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的有关研究,当然,显微镜是在“医学样本显微观察记录装置”中拿出来的,把样本放在显微镜的镜头下,再利用软件,就可以对细胞观察检测了,在太空中的细胞和在地球上的细胞不一样,在太空中的细胞非常“活跃”,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看来,这节课对我们的生物学也会有一些帮助。老师在乒乓球实验当中,给我们传授了“浮力随着重力出现,空间站内浮力几乎消失”的知识。到这里,就已经有了不少收获了。

  这堂课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水球的一系列实验了,在水球里面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就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如果是在地球上,那么水球都不可能有,他会直接变成液态后消失,何况会有这一现象?还有一个实验,是在水球里面放上一个泡腾片,我们都知道,泡腾片遇到水后都会形成一串小气泡,三位老师首先是将水球染成了蓝色,之后把泡腾片放进了那里。当时我就想到了这个水球和地球很像,所以有一种亲切感。

  这一次的“天宫课堂”让我觉得,中国的发展技术真是一流,以前的中国被人践踏,欺负,现在的中国终于站了起来!不会在被人欺负!而且我也很敬佩这三位“老师”,他们连过节都回不去家里,而是为世界继续在外太空研究东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真的希望“天宫课堂”还会有第二课,第三课,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4

  今天在家里观看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项目,神州十三号乘组三位航天员中两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天宫里出仓时的时刻让我心血澎湃,航天员出仓时跨越的一小步,就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一大步,美轮美奂的太空和航天员感同身受的细致讲解,让我对太空又多了一份遐想。

  在我今年夏天看电影《大闹天宫》时就对大闹天宫的主人公孙悟空由衷的敬佩,他不怕困难,不惧怕天庭,和一切困难做斗争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现在看到真实版的“孙悟空”,我现在由衷的敬佩天宫课堂授课的航天员们勇于担当,开辟新天地的精神。

  人类目前的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开展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太空实验,从而造福人类,促进人类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二年级的我,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发展成就,我无比骄傲和自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能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建设,科技创新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5

  今天很荣幸上了一节天宫课堂,在课堂中,老师们拿出了许多精致的仪器,更像魔术师一样,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在惊叹之余,想想这正是我们日常科学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作为一个科学老师,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才能面对一个个求知的眼神!课堂结束了,却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生动的课堂如黑暗中的明灯。引我们走进太空,希望我们不断探索,永远保持好奇心。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6

  看了这次太空授课真是令我大开眼界,的感受就是科学世界真是太神奇了。科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我的世界观,因为科学的办量,我们走进了太空,这在以前根本就不敢想象的,而今天的授课,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

  看到小小志愿者给大家展示的场景,还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出仓后的一句“感觉良好”真是无比激动,这堂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太空的一些物理现象,虽然太空还是离我们很远,但是,我相信未来我们征服太空也不是不可能的,宇宙之大,我们还需要继续去探索。

  在未来的生活里,我还会多了解更多的太空知识,好好学习,我也希望长大以后能为航天事业做贡献,向我们“中国梦太空梦”的实现靠近!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7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8

  今天老师说神舟13要在太空上与我们直播,我们都很开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绍太空舱的结构和宇航员的休眠舱,然后又是太空中的小实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作一个大水球。

  先是用一个放大镜放到水里面制作一个水膜,然后是用水袋往上挤水,把大水球变得很圆很圆,这样就像一个凹凸镜一样,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过来的。然后再往里面挤一点空气就变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宇航员,非常神奇。再往里面放一个泡腾片,泡腾片的泡沫不会出来,而是在大水球里面沸腾,再来一些颜料就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大水球。

  然后又是乒乓球实验,同学们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给放在水面上,乒乓球会浮起来。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来,可是他们把乒乓球一往水里按,乒乓球就浮在了水里,这充分说明了地球与太空的差别,地球有重力,而太空中却没有重力。

  看完这次直播我体会到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材以后会创造出更多神奇的实验。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9

  今天是12月9日,天气格外的晴朗。我们观看了《天空课堂》,这是第一次有人在太空中授课,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我看到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向我们分享太空中有趣的事情,与此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比如,在太空中看到的天空颜色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蓝色,而是黑色的;在太空中睡觉是钻到固定的睡袋中而不是躺在床上等等。

  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太空里是没有重力的,没有重力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漂浮在空中,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事物,喝水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我看到水在太空中是飘着的,航天员想要喝到水,就要把水挤出来,然后吃下去,这使我感觉在太空中喝水就像吃果冻一样。

  不过,学习完整堂课,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迅速。因为科学,才有了天宫一号的发射,因为科学,才能建成国际空间站!让我们为默默给祖国做贡献的科学家致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项别开生面的观影活动,直播直播天宫课堂。

  “54321!”最激动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欢迎我们的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她正处在太空飞船上的活动,……”伴随着主持人的声音,授课开始了。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许许多多的有趣事件。课程一开始,一位航天员老师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坐的动作,但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漂浮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羡慕!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实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摆动,只是飘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时,王老师将金属圈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奇怪的是气泡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蓝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漂亮的蓝色水球。亚平老师拿出与自己的女儿所做得折纸小花,这就结合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从地球带到太空质量是不变的,将它放在水模上转动神奇又美丽,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亚平老师为我们的讲解结束了。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_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今天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直播,让我对祖国的航空事业理解更深入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宇航员介绍的舱内结构:前面是像仓库一样用来存食物的区域,旁边还有一些特制的烤箱,微波炉和“冰箱”。后面是他们的卫生室和休息的“房间”,上面还挂着小牛布偶,特别好玩。中间是他们的工作区,他们在工作区做了许多十分有趣的实验,让大家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所以我决定好好学习,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看完了太空授课,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授课,更是一种点燃人们对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种。“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这些问题,通过这次天宫课堂我知道了答案,明白了还有太空的存在。不由得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想以热情来探索太空,探索那么未知的领域,我想说,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来满足自己的好奇、愿景!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于1970年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迄今,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美俄晚十年左右,但发展平稳。

  当前中国的航天技术仅排在美、俄、法之后,领先英、日、印度等国,我们可以为此感到自豪。

  中国的航天技术侧重于实际应用领域,对于地外空间探测性质的航天器发射数量比较少。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在《天宫课堂》第一课的视频中,三位宇航员在我国空间站讲述了许多有关航天的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事情。航天员还给我们讲述了空间站里面的结构,空间站中有床、迷你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卫生间……看完这个视频我增长了见识,我觉得这节课对我很有意义,我决定努力学习知识,不断探索科学奥秘。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心怀“国之大者”方能为民族复兴立身立行。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为了成就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事业,中国航天人无私奉献、默默耕耘,他们不求名利地位,不计个人得失,慷慨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甚至宝贵生命。爱国,是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筑梦太空,任重道远,站在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的重要节点,我们要继续发扬航天精神,以高昂斗志阔步前行,不断建设现代化的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添彩。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我喜欢挂在“天宫”空间站的美丽夺目的中国结,它正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样的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在天空中,虽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热水澡,但是洗脸洗头发都没有问题。研究人员了分解洗发液,不仅可以把头发洗的很干净,还十分节约用水。

  太空本就很迷人了,在浩瀚的宇宙中,每每出现五星红旗的一切,做为一名中国人都倍感亲切与骄傲。奋斗是圆梦的翅膀,我们的宇航员就带着这样的翅膀,让我们作为中国人,正在实现中国人的梦。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的科学奥秘。原来在太空舱里宇航员一天中可以看到16次日出。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必须要绑睡袋,和地球上一样睡觉也会做梦。太空站离地球这么遥远,宇航员还可以跟家人打视频电话,真是太有意思了。这些有趣的科学奥秘让我更多的了解了航天知识,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我看到了航天员阿姨和叔叔在太空中给我们授课,讲述太空家园,展示了他们在天空的锻炼休息,还有厨房冰箱新鲜的苹果饮用水等等。老师的讲解中了解到企鹅服的作用,在失重的状态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细胞一闪一闪的,还会跳动还有水磨实验,我看到了花朵儿在水中绽放。水磨。注入一个气泡水球,形成一正一反两个相。

  太空真的太奇妙了。我学到了太空的知识,我要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科学知识,长大了我也要做宇航员,为国家做贡献。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亲从事航天事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我也成了众多盼望人中的一员。而现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梦想,让它扑进我的怀抱吧。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神舟出征传递实干拼搏之力。星辰大海不会自己向我们走来,也不会主动面向我们变得越来越广阔,必须有我们自己去开辟、去拓展。正如广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迈向星辰大海的每一步,都有中国航天人踩下的坚实脚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亦呼唤我们靠实干拼搏,向着星辰大海前行。

  神舟出征焕发开拓创新之力。“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逐梦之路绝非一马平川,而正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坚定不移开拓创新,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勇于走向科技“无人区”,推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持续进步,奇迹迭出。有鉴于此,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梦想必然要始终洋溢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善于创造、善于创新的锐气。只有敢破敢立、敢闯敢试,才能跨越前行路上的“雪山”“草地”,征服前进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

  回首来时路,艰辛而辉煌;展望未来景,任重而道远。神舟出征激荡迈向星辰大海的更强劲的力量,而我们的任何事业、任何梦想,也同样期待着我们以理想信念之力、实干拼搏之力、开拓创新之力,不断开启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天宫课堂的太空授课,整个过程让我非常震撼。随着我国科技日益发达,许多曾经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已经变成现实。今天宇航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此次授课引起了了我们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更深深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通过此次观看,也激发了我们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情感,未来我必将努力学习,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今天,我认真收看了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太空现场直播的《天宫课堂》。在这个节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了航天员叔叔阿姨们在太空工作的场景,由于失重的原因,他们漂浮在太空舱内,这让我感到很神奇,也让我对太空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播中还展示了水球光学等实验内容,通过观看也让我增长了知识。同时,也让我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当代小学生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成才,报效祖国。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神箭”在弦,再度问天。自古以来,人类就向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远古的传说,是中华儿女朴实的向往,却印证着中华民族的丰富联想与智慧。回首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我国航天人胸怀航天报国之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这“飞天一跃”,将不断指引我们去“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彰显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凝集着中华儿女的殷切期望,凝结着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刻苦攻关的辛勤汗水,凝聚着国家和民族追求科技进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于加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航天事业奋斗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历程,“中国创造”突破了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跨越,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日益深化的生动缩影。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接续奋斗。

  自强不息、勇攀高峰。放眼当今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发展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各国在发展战略部署上都以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航天技术就是重要内容之一。载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它的覆盖面广、影响力深,丰富的应用场景已超乎人们的想象,中华儿女以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打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一定能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我国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独特的制度优势,无数航天人前赴后继、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航天技术的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主创新”见证了几十年航天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术主动权,助力我国跻身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推动了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术的助力,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才能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我们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天河漫漫,纵使太空遥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远是地球无可取代的邻居,探索永无止境。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员携带14亿中国人的赤诚和勇敢,追问星河、直飞云霄、不负期待,这意味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又有了新的里程碑,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在20__年12月9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太空授课。

  电视上,太空教学已经开始,航天员们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验,把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太空环境。温柔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让屏幕前的我睁大了眼睛,聚精会神,通过观看这次太空授课,我也颇有感触。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又通过一些实验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妙的差别,各种各样的实验是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密切合作的结果,是以先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们有牵挂,因为空间站里有我们兢兢业业的中国航天员;我们有底气,因为中国航天人的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中国星”闪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来越多中国航天员的身影,正在抒写着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上完这堂课后,我不得不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要去太空探索奥秘。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今天我们去看了直播——太空舱的结构。记忆最深的是太空舱里面的科学实验,因为太空失重,所以最简单的转身在太空中与地球也是不同的。通过观看我还知道了,要想去太空必须锻炼好身体,因为太空中血液往上流,所以不锻炼身体就容易生病。太空舱中可以看到外面美丽的星空。在太空舱中水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宇航员每天必须睡到睡袋中,不然就会撞伤。

  通过观看,我也好去太空看看,体验一下在太空中遨游的感觉。我还希望中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好,我的祖国越来越好。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我看到了中国的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工作的场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在太空里流出来,竟变成圆润的小水球,这也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感叹我们祖国的航天科技真是太强大了。当我看到宇航员出舱的场景时,我的心情更加的激动起来,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当上科学家,让祖国的科学技术更上一层楼。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聆听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精彩授课。王亚平阿姨和叶光富叔叔给我们演示了太空失重环境下的种种情形:太空行走及太空转身、乒乓球浮力消失、水在太空的巨大张力等等。航天科学家们用他们毕生的精力去做研究,我们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更应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长大以后也像他们一样为祖国争光。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古往今来,皎洁的月光,璀璨的星空,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体现了人们对像鸟儿一样飞行的向往。我国关于飞行的美丽神话也数不胜数,例如:嫦娥偷吃灵丹妙药飞入广寒宫,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七仙女董永幸福恩爱,孙悟空降妖除怪,飞行自如……总之,人们多么想让地球和月球能真正地架起彩虹桥,让牛郎织女真正地相会,让嫦娥翩翩起舞在空中飞行啊!

  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把理想限于神话,他们不断地在尝试,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只有人类世世代代的英勇实践,才能创造出航天事业灿烂的今天。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30

  看完今天的直播,感想有:太空中的科学现象真的好神奇,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自己都看的热血沸腾,对于小学生来说,该有多少小朋友从此怀抱航天梦,想要成为航天员。这样形式的学习效果是平时的教学所达不到的,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了解太空中的生活。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31

  当我仰望夜空,那漫天星斗使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还有宇宙的浩瀚和深奥都让我深深地着迷。我想探索宇宙中那些未知的奥秘,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造出一艘功能最齐全的飞船。它有着“流线体”一样的坚固船身,可以抵御任何宇宙射线。船内设有重力系统,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它还携带一颗通讯卫星可以随时和家人、朋友联系。最重要的是它能把所有可利用的元素转变成能源,让飞船在太空中自由地邀翔,并在飞船内过滤出氧气和水。那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坐上飞船在宇宙间自由穿梭。这就是我的梦想,我的中国梦!

  梦想是风,吹拂着千万人的心田;梦想是火,锤炼我们的意志;梦想是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我们的国家会因为我们的梦想而更辉煌!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32

  今天我看了航空直播,我感受到了我们祖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我知道了,在太空中有再生水,人类到了太空居然不能自然的走路。在以往的认知中,我们知道乒乓球会浮在水上,但乒乓球在太空居然是沉在水中的。此时,我对太空有了新的认识,我赞叹我国的航天技术,我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感到自豪。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33

  通过这次天宫直播,我了解到在太空中有很多事情与我们地球上的不一样,例如:天空上的苹果,太空上怎样喝水?现代科学技术真发达呀!我们以后要努力学习,让祖国因我们而繁荣昌盛!

2024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34

  我们的浩瀚星辰中,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宝贝别哭,妈妈去给你摘星星了!”是属于母女之间独有的温情和爱意!“北京明白”“正常正常正常”随着响彻神舟大地的一声声明白、正常,是中国用独有的美妙旋律,发出让全体人民最安心的声音!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飞天梦”从未断绝。在20__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创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艰难,都离不开祖国背后的强大支持,我深刻体会到生在新中国,长在国旗下的幸福与骄傲。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见证梦想成真!

  我们一起盼望着来年春暖花开时,英雄凯旋回家日。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