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

学习传承塞罕坝精神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时间:2021-09-25 其他心得 我要投稿

  《学习传承塞罕坝精神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三篇》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塞罕坝树起了奋斗标杆万顷碧波之上,绿色发展的旗帜高高飘扬。下面是网络小编为您推荐学习传承塞罕坝精神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学习传承塞罕坝精神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扎根高寒坝上,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从荒漠到绿洲,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变成了百万亩充满诗意的林海,用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示范和不竭力量。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建设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是本质的要求,也是对乡村的美好愿景。作为践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塞罕坝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初心”为引、“奉献”为行、“生态”为本,共同绘就美丽乡村最美色彩。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初心”为引,始终牢记乡村振兴历史使命。网络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荒漠沙地变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华北绿肺”,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成立以后,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坚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积极主动沉下去,扎进村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以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奋发的斗志,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做乡村振兴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奉献”为行,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干事创业。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支撑。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当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从全国18个省份而来,他们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打造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创造了人类奇迹。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这是一项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还有许多“雪山”“网络手机版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像塞罕坝林场人那样扎根奋斗的土壤,挥洒无私奉献的汗水,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不断攻克新难题,用奋斗雨露浇灌出乡村振兴之“花”。

  “生态”为本,始终践行绿色发展持续道路。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底色。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林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职工年均收入10万元,引领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农家游、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从因林而生到与林共进,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动实践,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的大前提下,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把更多“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富饶美丽”的塞罕坝呈现在人民面前。

  学习传承塞罕坝精神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2

  第一次听说塞罕坝,是从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中,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讲述了60年代,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为了“绿水青山”的梦想,扎根塞罕坝,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其实,当时真实的情况比影片更艰苦,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铸就了感人的“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有艰苦创业的恒心。

  60年代的塞罕坝,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40度,每年的平均气温为1.3度,除了夏天的温度稍微暖和一点,其他三季都颇为寒冷。1962年,来自18个省(市)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来到塞罕坝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他们啃窝头、喝雪水、住马架、睡窝棚、钻地窨子,依旧乐观积极,他们将青春一并播种在塞罕坝的沙漠里,用汗水浇灌内心的信仰,本着一颗无畏的恒心,埋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在莽莽荒原筑起万顷林海!

  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有甘于奉献的爱心。

  塞罕坝的建设者们明明可以选择更加优越的工作,可他们却选择扎根荒漠,他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清贫的岗位上和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加强修养,经受考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他们为塞罕坝建设无私奉献的这颗仁爱之心,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建设者,前赴后继地将根扎在这里。

  弘扬塞罕坝精神入党申请书,要有绿色发展的决心。

  今天的塞罕坝,被称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这是55年来塞罕坝建设者用始终不变的绿色发展的决心换来的,一代又一代,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发展的新格局,深刻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依然艰巨,绿色发展的决心不能变!

  习近平总书记23日下午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学习传承塞罕坝精神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3

  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考察纪念林并同林场职工亲切交流,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塞罕坝人把“黄沙遮无日,范文网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令世界瞩目的“华北绿宝石”。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塞罕坝第一代护林人赵振宇说过:“一辈子就干好这一件事,值得!”1962年,369名创业者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只为了彻底改变塞罕坝“大漠沙如雪”的萧条景象。作为年轻党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敢于不负嘱托,用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奋进之路上仍会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越是风高浪急、山高路远,越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作好面对复杂环境和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满怀自信、破浪前进。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职工机械工程师任仲元说过:“网络我们就是听从党的召唤,来这一心一意地办好造林这件事”。塞罕坝人扛起铁锹、背上树苗,热血上坝,无畏困难,抗严寒、斗风沙,在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大多年轻党员生活环境优越,并没有吃过太多苦,不敢面对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应弯下身子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添福祉,彰显年轻党员的政治本色,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体现在一点一滴、一举一动的行动中,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坝上。”接受组织安排成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的王尚海扛起“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带领着队伍建设塞罕坝。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网络的气魄与毅力创造了现在的“华北绿宝石”,林地面积由建场之初的2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12万亩,这里的4.8亿棵树木,排起来可以绕地球12圈,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中连片人工森林。年轻党员要在平凡中勇担使命、奉献中追求卓越、奋斗中一往无前,不负青春、牢记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学习传承塞罕坝精神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三篇》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精神、发展、乡村、绿色、生态、林场、使命、人民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学习传承塞罕坝精神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热门心得体会范文锦集范文推荐:

★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3篇

★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有感及个人心得

★弘扬劳模精神的个人感悟2021

★2021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直播个人心得感想

★2021年学习劳模先进精神心得体会

★2021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学习心得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