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2024程开甲两弹一星事迹素材(通用5篇)

时间:2024-12-0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两弹一星的研制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登攀精神的象征,程开甲两弹一星事迹新鲜出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程开甲两弹一星事迹素材(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程开甲两弹一星事迹素材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程开甲两弹一星事迹素材篇1

程开甲,男,汉族,1918年8月出生,江苏吴江人,中共党员,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1月逝世。他在技术上设计和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地下竖井方式等六个首次在内的几十次核试验,是我国核武器事业开创者和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八一勋章”。2019年9月,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忙,满脑子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任何时候都在考虑问题。”这是程开甲留给家人最深刻的印象。程漱玉回忆,父亲要么在外忙,要么在家里的书房思考、研究,母亲常对他们说“小点儿声,别吵着你爸爸”。只要程开甲在家,家里总是十分安静,即使还不懂事的小外孙也会悄不作声,知道外公的办公室不能进。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家人眼中的“忙”,是程开甲为科学研究、为核武器事业的拼搏,那句“小点儿声,别吵着爸爸”,则是夫人和家对他的成全。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程开甲晚年回忆在九所的日子,是“没日没夜地思考和计算,满脑子装的除了公式就是数据”。有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打饭师傅,说道:“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师父被弄得莫名其妙,排在后面的邓稼先笑着提醒他:“这是饭堂。”

无尽的思考和分析计算,难题解决了,程开甲却病倒了。他不得不停下工作、回南京休养。当时正值经济最困难时期,为了给程开甲补身体,夫人高耀珊去买高价鸡,把鸡肉炒丝、鸡骨煲汤、鸡皮剁碎包馄饨,舍不得给孩子们吃一口,全给丈夫吃。“爸爸比我们都重要。”她对孩子们说。

程开甲两弹一星事迹素材篇2

程开甲,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荣获“改革先锋”称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在江苏吴江出生。童年时,他叛逆爱玩,但在中学时期,入学几天后的“九一八”事变,深深地刺痛了他。1937年,程开甲考入浙江大学,然而,彼时外敌入侵,师生们不得不开始流亡生活。于是,他立下“科学救国”的誓言,求学英国,发奋读书。

国家落后受欺,程开甲孤身一人在外,也饱受歧视。他说:“在国外你成就再大,也只是个外人。中国不看今天,看今后。”在后来的采访中,程开甲落泪回忆道:“看到英国‘紫石英’号炮舰被(中国解放军炮火)打伤了,我们当时在看的时候是真高兴啊。”这让他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1950年,程开甲在英国学成后毅然回到彼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先后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任教,并时刻跟随国家建设的需要,毫无怨言地不断调整研究重心,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还累计发掘培养出10位院士与40多位将军,为国家核事业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

程开甲两弹一星事迹素材篇3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童年调皮捣蛋,年年留级,愚顽至极,甚至他偷家中钱一个人跑到上海疯玩,钱花光露宿街头仍不回家,被家人找到,一顿胖揍,不料他竟觉悟,开始努力读书。

13岁时,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他踏入中学校门没多久,日本侵略者就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祖国山河破碎,程开甲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勤奋学习,1937年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他在浙江大学就读的四年里,学校为了躲避侵略者的炮火,陆续搬了七个地方。

1939年,在日军猛烈的轰炸中,程开甲的衣服、被褥、书籍、笔记本都化为了灰烬。在中华民族被列强侵略的苦难岁月里,竟找不到一处可以安放课桌的地方。程开甲强忍心中的悲愤,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他立下了科学救国的誓言,这也成为他为之奋斗终身的理念。就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在大学期间读书更加用功,他不停地找那些关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理论的书籍,他试图从中找出一条使祖国强大之路。

1944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访问西迁的浙江大学,注意到了学业成绩优异的程开甲,在他的直接推荐下,1946年,程开甲获得奖学金,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的研究生。

程开甲两弹一星事迹素材篇4

大学毕业后,程开甲选择留在学校任教。一方面他可以帮助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他想把自己的理念传输给每位学生希望他们也能时刻心怀家国,学有所成之日去报效祖国。

在校任教期间,他开始专研基本粒子和相对论。在束北星导师的启发下完成并发表了“用等价原理计算水星近日点移动”。

程开甲还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础上用正则方程完成了对国际权威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的方程的推导。

随后程开甲将这一理论发表到剑桥大学的杂志上,在国际物理学界引起巨大轰动。为此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特意找到他,两人一见如故,不知疲倦地讨论着各种关于物理的知识和见解。

后来通过李约瑟的推荐,程开甲拿到英国文化委员会提供的奖学金,并得以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承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玻恩教授。这位教授一生带过四名中国学生,最后都成为了我国科学院院士。

正是这次机会,让程开甲见识到了外面更加广袤的世界以及西方超越东方半个多世纪的科技发展进程。为此,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将西方的先进知识和技术通通学会、掌握,用以将来报效祖国。

在爱丁堡大学时,他本想继续自己对基础粒子的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超导理论。他发现这个课题比他对基础粒子的研究更深入宽泛,实用性更强。

程开甲两弹一星事迹素材篇5

有人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发表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有一个数字可佐证——他献身核武器事业的20多年间,公开发表论文数为零。

可在这20多年里,程开甲在技术上研究、决策、主持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方式和首次地下竖井方式等6个首次在内的30多次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科学地规划筹建了多学科、高水平的核试验技术研究所,这个研究所获得2000多项科技成果奖,许多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时间回拨至1960年夏,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递给程开甲一张纸条,说:“北京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去,明天就去报到。”按照纸条上写的地址,程开甲第二天就赶到了北京。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他毫不犹豫地服从这一重大转变,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队伍中的一员,任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负责原子弹爆轰条件和状态方程的研究。当他采用粗估法估算出爆轰条件,负责原子弹弹体结构设计的郭永怀高兴地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了我们的大忙。”

1962年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提上了日程。程开甲被任命为原子弹爆炸靶场试验的技术总负责人,挑起难度极大的重担。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其中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从这一天起,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