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是怎样的呢?姚桐斌的故事大家最想了解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1】
____期间,七机部(主管洲际导弹)分成915、916两大派组织,两派组织不断地发生冲突,许多人都不上班了,也不敢上班了。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身为所长的姚桐斌出于对工作的负责,照样顶着武斗的危险坚持上班,并打算找几位干部商量一下,如何解决生产中停工的问题。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968年6月6日,姚桐斌带着三位助手,参加了我国第1颗返回式卫星的会议,在会上,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难熔金属及其抗氧化涂层和高温隔热材料科研任务”,会议结束后,他立即向下传达。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心心系工作的他,即便是在那段特殊时期,整个单位混乱时有发生,也坚持工作,他认为:白拿工资不干活内心不安!
没想到就是因为他这种为国家安危坚持奋斗的精神,反而忽略了自己身边存在的潜在风险,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
1968年6月8日,刚好是星期六,中午下班时间到了,有人听说他家附近形势紧张,劝他留在办公室。
可他家里还有几岁的女儿,他放心不下,还是回了家。
回家后的姚桐斌刚刚拿起碗筷,还未来得及吃上一口饭,915的人就冲入姚桐斌的家中,架着他就往楼口推。
随之几个戴红袖章的人也冲上来,扇他的耳光:“打死你这个反动权威!”
当天,姚桐斌夫人彭洁清女士像往常一样,完成早上的工作,吃过午饭,就迫不及待地往回家赶。
因为工作,夫妻二人分居二地,每周周末,便成了两人最温馨的时刻。
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2】
姚桐斌从少年起,就时时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他在唐山工程学院求学时报的是矿冶系,后来参加公费留学考试,也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冶金系专业,他打心底里相信唯有科技方可救国。
到英国后,他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局势,开始逐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姚桐斌和其他在英国留学的同学们都激动万分,他们向祖国发回了贺电,祝贺新中国的成立。从此,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宣传祖国的活动中,并担任了很多进步组织的领导工作。
姚桐斌曾担任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循刊》的编辑。《循刊》在留英学生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是进步同学宣传共产党政策的园地。当时的英国政府仍和台湾的蒋介石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英国报刊很少刊登新中国的消息,因此,留学生得到《循刊》后,都将其视为珍宝,仔细阅读。
据姚桐斌当年一同留学的同学回忆,留英同学会编写的另一进步刊物《通讯》在留学生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当我们)获悉(新中国成立)这一天翻地覆的大好消息时,留学生无不欣喜若狂。在这方面,‘留英同学会’为大家编印的《通讯》功不可没。《通讯》及时报道了国内的一些新人新事。除了官方的消息外,也有同学把亲友自国内发来的消息片段进行摘抄。当时编印《通讯》是一件很艰难的工作,都是(留英)同学会的负责人亲手完成的。姚桐斌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留英学生会的发言人,姚桐斌常撰写文章批驳留英学生中的反动分子,并在《曼彻斯特岛报》上与一个英国学生就中国土改问题展开了笔战。他还在伯明翰大学共产党公社、伯明翰青年会、逊特兰劳工学院公开讲演,宣传中国人民的解放运动。
作为一名勤工俭学的学生,姚桐斌的生活是清苦的,但他省下每一个便士,吃最差的食品,住最差的旅馆,以便能去更多的地方开展对新中国的宣传。
1951年,姚桐斌从英国伯明翰来到了伯尔尼。他此行意义重大,在他向组织递交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后,中国驻瑞士大使冯炫接受并批准了姚桐斌的入党申请。自此,姚桐斌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3】
1934年,12岁的姚桐斌以优异成绩考进无锡一中,但由于交不起学费,不得不休学。为了继续读书,他摆了个小摊,卖些香烟、火柴和袜子,攒了两年才存下些钱。
带着这点积蓄,他辗转考入了江西的国立十三中,并在全省会考中名列前茅。靠着助学金和奖学金,他最终考上了唐山工学院。
抗日战争期间,民国的公派留学机会稀少,然而凭借优异成绩,姚桐斌获得了宝贵的留学资格。他远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继续深造,用了三年时间拿下两个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异国他乡得知消息,激动不已,立刻着手劝说同学们归国,为新生的祖国效力。然而,姚桐斌的爱国行动被英国当局视为“危险分子”,一度要求他离境,并禁止他回中国。
幸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教授皮沃斯基相助,姚桐斌转赴德国,在那里工作、研究。凭借出色的学术才华,他迅速获得极高的待遇,月薪达8000马克,折合当时的3万人民币。
然而,当得知国内正启动“两弹一星”工程时,姚桐斌毅然决定放弃在德国的优越生活,想尽办法,终于在____的帮助下,于1957年辗转回国。
回国后的姚桐斌,被调入导弹研究院并奉命筹建703所,成为中国第一家航天材料和工艺研究所的所长。带着一台显微镜和几位技术人员,他开启了我国航天材料研究的开端。
很快,他们发明了高温钎焊合金和“发汗材料”,这项新技术能让发动机温度从3000度降到100度左右,为我国导弹、火箭的外壳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4】
姚桐斌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小时候的姚桐斌成绩优秀,却因家境贫寒,有过因贫辍学的经历,也曾经通过打零工、做小生意为自己赚取学费,后来是通过向学校贷款学费才完成了高中学业,以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考上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攻读矿冶专业。
1947年,25岁的姚桐斌公费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留学期间已颇有造树。1957年9月,姚桐斌终于学成归国,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和新中国发展的需求,他研究的领域,也由冶金铸造方面转为导弹与航天工业的研究。
当别人问起姚桐斌为何放弃在国外的优渥条件选择归国工作时,他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名誉和地位,而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事情,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
姚桐斌先后担任国防部工程师、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长,他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领导着研究所的发展,带领众多科学家进行了数百项课题的研究,创造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他带领的实验室实力雄厚,科研水平高,国际影响力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从1961年到1964年,姚桐斌带领的七〇三所,一共开展了500余项课题研究,取得了卓著的科研成果。而当时姚桐斌组织领导的预先研究课题,约有80%已用在火箭型号上了,可见姚桐斌在科研领域的眼界与布局都非常人能比。
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事迹【篇5】
钱学森曾为姚桐斌题词:"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可见姚桐斌为国家航天事业奉献的精神是多么的震撼人心。然而在他还想继续为国效力之时,却被几个歹徒夺走了生命。可人间自有公道在,在姚桐斌妻子的坚持努力下,国家不仅将歹徒绳之以法而且还赐予了姚桐斌应有的荣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姚桐斌出生于1922年江苏无锡的一个极其贫穷的家庭,父亲和哥哥们赚的钱勉强支持着姚同斌读完了小学。虽然姚同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是姚父却想让他尽早赚钱补贴家用。
姚桐斌也知晓父亲难处,可是他并不想像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只求一生温饱,他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于是姚桐斌就请求校长帮助他劝说父亲,校长素来爱惜人才,也舍不得姚桐斌辍学。经过校长的劝说下,姚父同意他继续读初中。
可是姚桐斌家境贫寒的状况始终是他求学路上的阻碍,考入初中后不久,父亲就拿不出钱来供养他了,就劝他放弃读书。姚桐斌决定先辍学,去打工攒学费。2年之后,他才再次回到了学校。
初中顺利毕业以后,姚桐斌想要凭借自己积攒的钱财去读高中,入学不久后积蓄就被花光了,他又再次辍学。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他的同学告诉他江西有个国立中学是包吃住的,姚桐斌听到之后非常的激动,他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一定要紧紧的抓住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