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计划

教师2024工作计划(10篇)

时间:2024-04-12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工作计划在个人和团队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工作目标、分配资源、提高沟通能力和评估绩效等。因此,制定并执行好工作计划是每位职场人士和团队管理者必备的能力。网络为您整理了《教师2024工作计划(10篇)》供你参考。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1~3月下旬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完成教材知识的专题复习。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2.做好高考文综练习卷以及历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熟悉高考模式。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3.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尖子生的成绩及班级整体实力。

    (二)20xx.4月~5月中旬

    1、全面复习巩固,完善知识体系,把握高考思路。

    2、查漏补缺(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挖掘学生潜能。

    3、进行各种综合能力测试,加强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

    (三)20xx.5~6月

    1、回归课本,整理纠错本。

    2、心理调适。

    我们相信通过本组同志的努力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层次和水平,在高考中,政治学科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为学校争光。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大公因数和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①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②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③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具、学具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五、主要教具、学具

    本册教材除了使用之前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外,还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思考,初步学习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1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或者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或者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交流,体会合作的益处,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1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初步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13、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理性精神。

    1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正确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行笔算;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的高位位是几。

    2、运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运算。

    3、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4、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难点

    1、利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2、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作出正确的分析。

    3、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4、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判断、创新等能力进行培养。

    五、教学措施

    1、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落人后。

    4、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