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计划

少儿舞蹈的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0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少儿舞蹈的教学计划 第一篇】

少儿舞蹈教学计划范文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一、教学目标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1. 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孩子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2. 通过舞蹈的训练,提高孩子们的体能、协调性和柔韧性。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3.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加强孩子们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4. 通过舞蹈教学,塑造孩子的良好气质和自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基础舞蹈知识的传授:包括舞蹈姿势、舞蹈基本动作、舞蹈节奏感等。

2. 舞蹈技巧的训练:包括舞蹈的转身、跳跃、扭转等基本技巧的教授和训练。

3. 舞蹈编排与表演:通过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动作组合,培养孩子的舞蹈表现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4. 舞蹈欣赏与分析:通过观看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培养孩子们的舞蹈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游戏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舞蹈技巧的训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图片教学:使用图片和图示的方式传授舞蹈姿势和动作,让孩子们更直观地学习。

3. 教学:通过观看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的,让孩子们模仿和学习。

4. 分组合作: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编排和表演,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

1. 热身准备: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以提高孩子们的体能和柔韧性。

2. 基础舞蹈动作教学:介绍舞蹈的基础姿势和基本动作,让孩子们跟随教师学习和模仿。

3. 舞蹈技巧训练:逐步教授舞蹈的转身、跳跃、扭转等技巧,通过练习和反复训练提高孩子们的技能水平。

4. 舞蹈编排和表演:将各种基础动作和技巧进行组合,并适应音乐编排成完整的舞蹈小节,让孩子们进行表演。

5. 舞蹈欣赏与分析:观看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引导孩子们欣赏和分析,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以及对舞蹈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舞蹈技巧进行评估,通过观察和反馈,及时纠正和改进。

3. 对学生的舞蹈表演进行评价,包括形体表现、舞台表现和整体效果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

1. 图片和图示,用于教授舞蹈姿势和动作。

2. 资源,用于欣赏和分析优秀的舞蹈作品。

3. 舞蹈音乐,用于编排和表演舞蹈。

七、教学环境

1. 宽敞明亮的教室,提供舞蹈训练的空间。

2. 音响设备,播放舞蹈音乐。

3. 镜子,供孩子们观察自己的舞蹈动作。

八、教学安排

1. 每周两节课,每节课60分钟。

2. 每节课分为热身准备、基础动作教学、技巧训练、编排和表演等环节。

九、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在舞蹈动作、姿势和技巧方面的提高程度。

2. 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学生对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通过上述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评估等方面的设计,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促进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希望本教学计划能够为少儿舞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少儿舞蹈的教学计划 第二篇】

  一、班级特点分析

少儿舞蹈班招收的都是5-10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也是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舞蹈小节目,以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和教授这门课程,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中简单的站位,舞姿,动律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三、教学效果

1、软开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横,竖叉下腰压腿)完成。

2、模仿能力(能够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师的动作)。3、表现力(跳舞蹈小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四、教学手段

1、有计划的制定出每节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2、每次教授新课由老师表演师范导入教授新课内容。

3、有步骤的教授课程内容。如:压腿练习(10分钟)

  步骤:

1、教授正确的把上压腿方法;

2、教师正确示范,口数节拍;

3、口数节拍,教授学生压腿练习;

4、口数节拍,学生单独完成

5、配合音乐,完成组合。

  五、教学计划

根据每期课时,分为四大阶段进行训练。

1、通过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地面活动组合,由头到脚的引导学生们活动开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进行单一舞蹈动作的训练。

2、由单一的动作练习过度到音乐组合中,主要通过单一的动作讲解,示范和反复练习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这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训练阶段,在以前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加大组合的训练,同时还要不断巩固复习基础课程练习,并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舞蹈表现力。全面的复习本学期学习的课程内容。

中级幼儿舞蹈教案第一节:教学目的

主要以培养3-6岁幼儿认识,学校舞蹈为目的,是中国幼儿舞蹈训练课堂必须具备的舞蹈专业只是和技能。课堂训练内容已参考北京舞蹈许愿中国舞幼儿考级教程,再经过自己的选择,创编组合而成的一套芭蕾基本功和舞蹈韵律强的音乐歌舞小组合的课堂教程。

  第二节:教学任务

经过一套综合练习,使幼儿逐渐识别音乐的节拍,并能按照音乐节奏跳舞,把握基本舞蹈元素动作,能够准确的完成。慢慢地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增强他们身体机能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他们身体灵活性,活跃性及心灵的愉悦感。陶冶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并为有一部分幼儿对舞蹈产生的浓厚兴趣,为将来投身舞蹈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节:教学内容

1)课前热身游戏2)芭蕾舞基本功训练

3)音乐舞蹈小组和共6个,这是教学的重点。

组合练习分为:头部练习,腿部练习,腰部练习,波浪手,摆臂

第四节:教学步骤

1)第一至第三课教授a芭蕾基本功,地面练习为,前压腿,旁压腿,竖叉,横跨舞蹈组和地面:腰部训练,站立:头部训练

2)第四至第六课教授a芭蕾基本功,地面练习为:前压腿,旁压腿,躺身后压腿,舞蹈组合地面训练:腿部训练,站立:蹦跳步

3)第七至第九课教授a芭蕾基训,已复习1-6课内容,提高动作的准确度和规范性

4)第十至第十三课教授a组织一个芭蕾基训基本功组合b把小朋友分组,轮流表演基本功组合c通过每一堂游戏的循序渐进,排列队行并加添幼儿生活的小舞蹈。

  教学大纲

一:1、介绍:掌、扩指、摊手、转腕、上翘指。2、考级一:走步:大苹果

二:1、手背位置、手背动作。2、保护小羊,你说可笑不可笑

三:1、弯腰、转腰、前压腿,旁压腿。2、小钟,小脚

四:1、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2、擦玻璃

五:1、头位置,动作,摆肩。2、小鸟的歌,伸手

六:1、勾蹦脚,伸坐,双跪坐,交叉盘坐,仰卧,蹦跳步。2、小白兔

少儿舞蹈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成立“乡村少年宫”为契机,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结合,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目的: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

2.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觉;

3.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学生大胆表现个性;

4.增进学生的灵活性的形体,培养学生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三、基本功训练:

1.把杆练习:压腿(前、旁、后),踢腿(前、旁、后)、控腿、腰的训练等;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大跳、转的技巧、舞姿训练等;

3.舞蹈技巧训练:翻、转等训练。

  四、时间安排:

每周二、三、四下午第三节课

五、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周:在低年级吸收新队员,并确定适合人选。热身组合。

第二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手臂的意识组合。

第三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脚的意识训练组合——大腿、小腿、膝盖、脚背。

第四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肩和胸腰的开度练习。

第五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跳跃意识组合。

第六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腿及脊椎的规范意识组合。

第七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上体活动练习:下旁腰练习、涮腰练习。第八周: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软度与腹肌的开发性训练。

第九周:学习舞蹈《玩具畅想》。

第十周:学习舞蹈《玩具畅想》。

第十一周:基本脚型:勾脚、绷脚、勾绷脚。

第十二周:脚的灵活性与节奏配合。

第十三周:基本脚位: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步、虚步。

第十四周:手臂的基本姿态: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山膀按掌、

斜托掌、冲掌、提襟。

第十五周:手臂的基本动作:单手动作(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第十六周:学习舞蹈《天竺少女》,参加校庆元旦汇报演出。

【少儿舞蹈的教学计划 第三篇】

一、班级特点分析

少儿舞蹈班招收的都是5-10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也是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身体各个部分软开度训练,学习舞蹈节奏、舞步组合,节拍练习及舞蹈小节目,以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

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和教授这门课程,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中简单的站位,舞姿,动律动作及小的舞蹈组合训练,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三、教学效果

1、软开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横,竖叉 下腰 压腿 )完成。

2、模仿能力(能够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师的动作)。

3、表现力(跳舞蹈小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四、教学手段

1、有计划的制定出每节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2、每次教授新课由老师表演师范导入教授新课内容。

3、有步骤的教授课程内容。

如:压腿练习(10分钟)

步骤:

1、教授正确的把上压腿方法;

2、教师正确示范,口数节拍;

3、口数节拍,教授学生压腿练习;

4、口数节拍,学生单独完成

5、配合音乐,完成组合。

五、教学计划

根据每期课时,分为四大阶段进行训练。

1、通过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地面活动组合,由头到脚的引导学生们活动开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寸肌肉,进行单一舞蹈动作的训练。

2、由单一的动作练习过度到音乐组合中,主要通过单一的动作讲解,示范和反复练习完成,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这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训练阶段,在以前课程的基础上,大量加大组合的训练,同时还要不断巩固复习基础课程练习,并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舞蹈表现力。 全面的复习本学期学习的课程内容。

【少儿舞蹈的教学计划 第四篇】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舞蹈素养,提高综合性艺术素质。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快乐、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一定的灵活与协调能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以舞带功的形式让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领和要求

1.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可以灵活运用。

2.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己情感。

4.集体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

(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体态语言行为美

(2)观赏舞蹈表演,简单了解欣赏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的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

第三课时(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

第四课时(第七周)综合训练,动作提高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教学

第二课时(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学

第三课时(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教学

第四课时(第十五周)完成“第四舞段,综合表演”教学

第十七、十八周欣赏课成品舞表演汇报

注:每个学期让孩子学会并掌握一个舞曲,能随音乐跳舞。每个舞种根据孩子本身的掌握情形而定。

【少儿舞蹈的教学计划 第五篇】

  一、指导思想:

1、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从“为了每位同学的发展”的高度,着力构建一种开放的、的、科学的艺术课程,为同学的终身发展建立起坚实丰厚的生产点。

2、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别和不同需求,关注同学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维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促进小朋友健康而有特色地生长。

  二、活动目的:

1、使同学正确的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对队员们要求基功达到下叉,下腰。软度不好的同学可延长时间。

3、对个别素质好的队员在技巧方面可加深一些,同时学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

  三、培养目标:

1、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使同学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养成良好的姿态。

2、学习成套的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同学的节奏感协调性和灵敏性。

3、发展同学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同学的体质。

4、培养同学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同学的创新潜能。

  四、活动特色:

1、把同学的差别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开设形体活动小组。

2、由培养特长向启发发明延伸。着眼培养同学挑战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

3、让同学在活动中获得自信。课堂学习活动中一些基础教育,能力较弱的同学,在艺术活动中获得了胜利的机会,改变了小朋友被动的心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胜利欲。

4、让活动胜利小朋友享受生命的时空。我们的'艺术课堂充溢了生命的气息,一双双高举的双手,一张张自信的笑脸,有如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充溢着蓬勃的生机。

  五、主要措施:(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对比法、预防预纠正错误法、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影象教学、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六、活动布置:

1、定时活动。

2、活动规划。每次活动前点名,活动中同学积极性高涨,活动后有记载,有效果积累。

3、不时交流和研讨。总结得与失,借鉴胜利的经验,不时丰富完善,提升教育与活动的艺术,使特色更鲜明。

  七、活动内容布置:

1、第一月教会同学正确地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第二个月要求全体队员都能在辅导员的训练下基功达到下叉,对个别软度不好的队员可加深练习,训练有基本手位,脚位,一位的擦地,蹲,丁字位的前擦地,旁擦地,腰部的训练、腿部的训练的撩腿、弹腿、踢腿。

3、第三个月要求队员在能够下叉的基础上再加深一步下腰。同时学一些儿童舞蹈中常见的舞步的组合。

4、第四个月训练内容,对个别好的队员进行个人素质的提高,技巧方向可加深一些。例如:虎跳、前后桥、抢脸,同时要学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

【少儿舞蹈的教学计划 第六篇】

为搞好学校音乐舞蹈工作,落实学校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精神,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一批音乐舞蹈素质较高的人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以便为以后各级的比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学校舞蹈队训练计划如下:

  一、总任务:

建立校舞蹈队后,能在学生学好各课的时间下参加舞蹈训练,从基础训练开始,练好基本功,学好各个动作到成品舞蹈的排练,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舞蹈技能,坚持基本功训练,坚持舞蹈动作的训练直到成品舞蹈,争取获得好的成绩,为学校挣得荣誉。

  二、训练原则:

1、训练工作中突出练毅力,不怕吃苦不怕流泪。并强调舞蹈基本功的练习。

2、基本功训练要从严,在此基础上加强舞蹈意识的培养。

3、训练过程中学生老师严密配合,抓紧时间,每一分钟都能利用起来。

4、每天训练时间80分钟。

5、实践和看相结合,在练习的同时还要看好的舞蹈作品,从中学习。

6、训练的过程中,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

  三、训练时间:

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兴趣活动课

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兴趣活动课

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兴趣活动课

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兴趣活动课

  四、训练内容:

1、基本功训练。

(1)韧带:在学习舞蹈动作之前,最重要是把韧带拉开,为以后学习舞蹈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体力耐力:在做每个动作都能坚持,这就需要体力和耐力相结合。

2、在基本功基础上加上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

(1)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

(2)手形,手势。

(3)勾绷脚的练习

(4)眼神,方位。

3、舞蹈动作的训练。

(1)接触简单的`舞蹈动作。

(2)各个动作学习后,一一串连。

(3)培养学生的节奏。

(4)能较好的掌握舞蹈动作。

(5)最后舞蹈动作和音乐能有效的结合,达到统一。

4、成品舞蹈的排练。

(1)在单个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加上过度动作,使之连贯,和谐,最后成为小段舞蹈动作。

(2)成品舞蹈的排练需要动作统一,一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培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掌握能力。

(5)成品舞蹈最后要带入表情,情绪进行表演。

  五、技能、技巧的训练:

(1)除了舞蹈动作的训练还有技巧的加入。

(2)腰部训练。

(3)腿部训练。

(4)撤手翻,前乔,后乔。

(5)简单的转的训练。

  六、二十周训练重点安排:

1、第一周:了解基本的基础训练。

2、第二周:韧带的训练。

3、第三周:腿部训练。勾绷脚,圆场。

4、第四周:腰部训练。能自己下腰和涮腰。

5、第五周:复习腿部和腰部的训练。

6、第六周:腿部和腰部能协调的结合起来。

7、第七周:在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加入少许舞蹈动作开份。

8、第八周:复习动作。

9、第九周:教学生单个舞蹈动作。

10、第十周:进行动作之间的串联和衔接。

11、第十一周:进行动作之间的串联和衔接。

12、第十二周:练习串连后的舞蹈动作。

13、第十三周:结合音乐练习成品舞蹈(包含串联后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14、第十四周:参加市级艺术节舞蹈比赛。

15、第十五周:复习舞蹈动作和练习技巧。

16、第十六周:结合音乐练习成品舞蹈(包含串联后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17、第十七周:复习舞蹈动作和练习技巧,练习成品舞蹈。

18、第十八周:学期训练观摩、总结。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