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教案七篇
【教学计划】导语,我们所欣赏的本篇文章有15009文字共七篇 ,由平朱龙尽心改正上传。欢迎大家一起来收藏,希望能帮到你!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教案 第一篇】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教案范文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教学目标: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 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3. 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4. 知道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二、教学内容:
1. 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a. 土地资源是指陆地上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的自然资源,包括农田、森林、草地等。
b. 土地资源可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不同类型。
2. 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a.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无法再生。
b. 土地资源具有多功能性,可以进行农业、建设、旅游等多种利用。
c.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 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a.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压力不断增大。
b. 农田面积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导致土地资源紧张。
c. 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壤退化、生态环境等问题。
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a.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实施土地面积控制和用途管制。
b. 促进农田保护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c. 推动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和集约化建设。
d.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教学图片或,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
2. 知识讲解:
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并介绍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3. 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和研究,分析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的案例,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4. 思考和总结: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总结课程内容。
5. 小结:
点评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表现。
2. 学习成果:通过小结和总结,评价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解决问题能力:观察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图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上课就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示高尔夫球场的漂亮画面,吸引学生。
老师简单介绍:
“高尔夫” 是一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它是一种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打高尔夫球吗?学生大都回答,喜欢。
知识链接
①20xx年初,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20xx年底,高尔夫球场项目又被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②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因批地建高尔夫球场被免了职
教师引导,既然大家都喜欢,高尔夫也是一项不错的运动。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讲授新课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一)展示图片
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读图思考。发现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承转: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引导
我的地盘我做主:大家将如何利用A、B、C、D 四地来发展未来的事业?(友情提示:请结合各地的地形、气候及社会经济等条件考虑。)
讨论交流四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来描绘四地的未来。
引出土地利用类型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展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问题引导:根据你的观察,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学生交流。
阶段:由于自然环境等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由土地利用类型出土地资源的第二个特点: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三)展示地图
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比一比谁发现的信息多。
学生自主读图,从“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可以看出可利用草地占的比例最多,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由此土地资源的第三个特点:比例构成不合理。
承转: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一)学生自主读图: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是否均匀?
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的第四个特点:地区分布不均。
(二)合作探究: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请结合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的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图,说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由学生归纳: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问题引导:你能尝试说明家乡土地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吗?我们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深对家乡的土地资源的认识。
三、组织辩论赛
主题: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正方:优
反方:劣
分好组,确定正反方人员,了解各方的观点依据,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辩论。
最后师生共同。
■课堂
学生把土地资源分优劣两方面进行,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课后调查
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合理吗?你发现了哪些不合理的行为?咱们自己有没有直接或间接土地资源的行为?
【土地资源教案 第三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解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构建人地和谐的地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2.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能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解决措施、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
教法
读图分析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土地资源遭受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的实例。
收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播放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
教师:歌声中的“妈妈”指的是谁?学生回答。
承转:土地是山川之根、是万物之本、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这节课我们一起一下。
讲授新课
一、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引导:我们身边的土地利用都合理吗?你听到或看到哪些土地资源的现象?(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学生交流。
教师展示土地资源的景观图片、师生互动、读图感知林地、草地、耕地因为部分人的急功近利而遭到的、通过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知。
阶段: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一)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色(官员、、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你准备如何保护土地?说出理由。学生交流。
承转:国家土地政策的推动、有识之士的努力、使土地资源前景光明。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希望。
(二)未来希望:
师生互动、读图感知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①植树造林、修堤筑坝、保护水土
②植树造林、向沙漠进军
③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④建立完整的防护林体系
教师:“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离开土地、我们无处可去;离开土地、我们无法生存、所以、国家制定了一项土地基本国策。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明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和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措施。
承转: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为此国家还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我们国家立法、我们公民就应自觉守法、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切记: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三、实践探究
(一)小漫画大缩影
多媒体出示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
学生小组讨论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
1.飞来的山峰──人口增长、占用耕地、耕地减少。
2.小鸟的悲哀──乱砍乱伐森林资源遭到、造成水土流失。
3.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遭受、土地荒漠化。
(二)角色扮演:
1.“土地门诊”
假如你是一名“土地医生”、请你针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出切实有效的“处方”。
学生交流。教师。
2.“土地规划师”
如果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高寒荒漠、石山等难利用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课堂
师生共同本节的主要内容
■土地资源的心声──我的未来谁做主
知识链接
(1)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显示:目前耕地总面积为18.2574亿亩、与19xx年的19.5亿亩相比、12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1.2526亿亩、平均每年减少0.1043亿亩。这18亿亩耕地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2)18亿亩耕地:是中华的“生命线”。
问题引导: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特征、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课后调查
1.对于咱们学校或你家所在的小区的土地利用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议?你能和你的好朋友们一起也完成一个简单的规划图吗?
2.请查找本年土地日的主题、理解其含义并向周围的人宣传。
【土地资源教案 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知道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绝对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土地类型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例低;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
(2)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2.智能的培养:
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减少的情况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3.思想教育要求:
使学生认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
1.记住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
2.记住耕地、林地、草地三种主要土地的分布。
教学难点:
三种主要土地类型的内部差异和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
教具:
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三节土地资源,在没讲新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
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2.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
3.根据土地利用的情况,土地资源主要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学生回答: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下面同学们读P90 6.8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找出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呢?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呢?(先找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而土地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但各类土地类型的比例却不尽合理,下面看P91 6.9图。
回答:
1.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23.1%)
2.难以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9.1%)
3.改造后可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17%)
由读图大家总结一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有什么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看P90 6.8图。(根据第四章知识分析)
1.耕地的分布:
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温的丘陵,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草地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以高原和山地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和产草地也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读图P91 6.1图。
3.林地分布:
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那么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土地的主要类型会这样分布呢?(主要和气候、降水有关)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些土地的比重小,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现在利用却不合理,遭到不同程度的,所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那么具体措施是什么呢?(读P92 1、2、3)(读课文回答)。
1.遵守法规,用法律来控制。
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板书提纲
§3 土地资源
一、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1.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林地、草地。
2.土地类型的构成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原因:(气候、降水、地形)
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采取的措施:
1.用法律法规约束。
2.开源、节流。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土地资源教案 第五篇】
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 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 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
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
教师:我们是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来划分的,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学生:争做“土地专家”。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也可加入到一个小组内参与讨论)。教师: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教师:多媒体出示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和图3 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学生:读图讨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何特点?(注意比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学生:自学“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状况,初步树立土地资源的危机感。教师: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还分布不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呢?
【土地资源教案 第六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3.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提问】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读某县土地利用图,根据图例说出这个县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总结】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读图】“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图”
【提问】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为什么面积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河流经过的地区?
3.目前哪几个自然带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总结】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和大河流经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地区
温带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长。大河流经地区,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大河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同样土质肥沃,上层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土地抚育着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首先人类生存离不开粮食,粮食生产又离不开耕地,而目前耕地却在不断地减少。看71页两幅漫画,说明耕减少的原因?
原因:a.人口增长、计算从1960年到1987年人口从30亿增加到50亿,假如锐地不减少,保持15.8×106km2,则人均耕地减少了多少?实际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减少
b.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近年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教案 第七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图表、对比等方式说明了土地资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为了建立一种评价、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农业大国来说,更应该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造福人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8人,对地理学习有较高兴趣的有10人;对地理知识理解较好的有17人;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按时完成的有18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学生没有远大理想(主观,2,教师基本上是非专业(客观)。
由于初二学生在开始时依然是以形象思维、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如何评价土地资源;(知识目标)
2,掌握认识资源的过程和方法;(能力目标)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2,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难点: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质量差异大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问题投影呈现: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媒体呈现)引导生阅读: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同学生一起阅读投影的三大林区录相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投影呈现)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转承】 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如下面资料所说:投影呈现,生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
【讲授】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
(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
土地资源教案热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推荐: